Fender 耳機發展史:傳奇品牌在新戰場的第一個五年

Fender,全名為 Fender Music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由 Leo Fender 於 1946 年成立,他們生產的電結他,廣受音樂人歡迎,尤其是搖滾及爵士樂界別,成就了無數動人音樂與歷史時刻。

2016 年,他們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投入耳機世界,推出品牌首五款入耳式耳機……

記住這個名字

Fender 之所以推出入耳式耳機,原因在於他們收購了美國耳機品牌 Aurisonics,不但取得後者所擁有的技術及數據,更重要是 Aurisonics 創辦人 Dale Lott 加入 Fender,成為耳機部門的副主席,負責產品研發。

之前提到,Fender 吸收了 Aurisonics 的數據與技術,包括後者實際量度大量耳朵的數據,從而設計出佩戴舒適與隔音能力同樣出色的耳機外殼,再加上 3D 打印技術進行生產,影響了及後所有 Fender 入耳式耳機。「適合高達 95% 耳形」,背後正是這個原因。

被轉移到 Fender 的還有 SureSeal 耳膠、利用 Aurisonics Rocket 耳機外殼製成的隔音耳塞等等。 雖然,Fender 耳機部門亦推出過 The Newport、The Monterey 等無線揚聲器、AE1i Audio Enhancer 微型 DAC 等產品,不過我們這次集中回望耳機產品,耳機以外的就表過不提了。

延伸閱讀:
評測:AE1i Audio Enhancer
News:The Newport、The Monterey

Fender 首批耳機,從左至右分別是 FXA2、FXA5、FXA6、FXA7

第一波攻勢

2016 年 4 月,Fender 第一批五款耳機在香港發售,它們分別是 DXA1、FXA2、FXA5、FXA6、FXA7。作為最入門的 DXA1,卻是最被忽略的一款。當時的旗艦 FXA7,至今依然有樂手使用,尤其是鼓手和低音結他手,原因是它的低音豐厚飽滿,方便他們在舞台上聽回自己的演奏。FXA7 的聲音風格,十分接近 Aurisonics 產品。

2016 年 8 月,FXA7 加推限量版 FXA7 SE。外殼鍍上一層 Nickel,形成銀色鏡面;外殼由印上「Fender」全寫,改為更簡潔、立體的「F」Logo;耳機線改用了銀導體。

延伸閱讀: News:Fender DXA1、FXA2、FXA5、FXA6、FXA7

FXA7 SE,面板 Logo 改為現時廣為大眾熟悉的設計

由動圈主導的圈鐵混合

Dale Lott 多次接受我們訪問時,都提到自己是單動圈愛好者,但對於當時市場方興未艾的圈鐵混合架構,他亦研究得十分投入。

在 Fender 首五款耳機,就有單動圈的 DXA1、FXA2;純動鐵的 FXA5;以及最受歡迎的 FXA6、FXA7 兩款圈鐵混合耳機。

FXA6、FXA7 的圈鐵混合理念,基本上就是讓動圈負責更多頻段,而且是直通的,不設分音器,然後再利用吸音、阻尼物等方法,吸走部分中、高音。至於動鐵單元,由於功率承愛能力及靈敏度與動圈有明顯分別,因此分音器還是必需品。在這種情況下之下,Fender 盡可能簡化分音器,令 FXA6、FXA7 變得容易推動,性格也十分奔放。

FXA9(左)、FXA11

FXA 系列旗艦

當時市場上不少圈鐵混合耳機,都出現了聲音斷層問題,可以分別聽到兩種單元的聲音,而不是互相融合。Dale Lott 讓動圈單元作主導、動鐵為輔助,並非貪心地要盡取兩種單元的優點,斷層問題就相對輕微得多。

到 2017 年 10 月推出的 FXA11,用上 14.2mm 大直徑動圈低音,全頻銜接比之前兩款圈鐵混合耳機更加流暢,而音效之強、能量之豐富,以及率直性格,亦為當時 Fender 的最高峰。FXA11 的個性十分明顯,作為 FXA 系列旗艦型號,以至展示 Fender 耳機的特性,實在恰當。

延伸閱讀:
評測:Fender FXA11

FXA11 用上 14.2mm 大直徑動圈低音

動圈好愛者所設計的全動鐵耳機

在 FXA11 推出之前,FXA 系列的旗艦型號是 FXA9(及後與 FXA11 合稱雙旗艦)。FXA9 是全動鐵架構,用上六枚 Fender 特製動鐵單元,分別為一高、一中、兩枚低音,以及兩超低。

2017年 4 月推出的 FXA9 是品牌第一款使用金屬導管開口的型號,這部分以 Beryllium Copper 鈹銅合金製造,再鍍上 24K金。至於後來的 FXA1,導管開口是不鏽鋼。

FXA9 為六動鐵架構

FXA9 的換線介面仍然是 MMCXi,去到 FXA11,就改用 MMCX 興起前的 2pin介面。不過 FXA11 的 2pin 插座為內凹式設計,一定程度改善了傳統 2pin 的牢固度及耐用問題。

FXA9 另一重點是三種外殼表面處理,純白加閃粉、金屬銅,還有最特別的「變色龍」版本,最後者正面看是金屬綠,隨角度改變,會看到不同深淺的紫色,非常特別。

雖然 FXA9 比 FXA11 更早推出市場,但把它放在 FXA11 之後介紹,是因為及後加推了 FXA9 Sunburst 版本,成為了 FXA 系列最後一款耳機。FXA9 Sunburst 外殼以人手塗上 Fender 電結他其中一種經典配色 Sunburst,作為系列終結,卻呼應品牌根源,是一着好棋。

左、中為 FXA9 兩種常規配色,右邊則是 FXA9 Sunburst
FXA9 第三種配色

延伸閱讀:
評測:FXA9 – 技術篇
評測:FXA9 – 聽感篇

HDD 動圈 = Audio Design Lab

HDD 動圈單元面世,象徵了 FXA 系列完結,進入 Audio Design Lab 世代。第二代 Fender 耳機有四個重點:1) 採用全新 HDD 動圈單元;2) 原先使用稀土磁體的專利動鐵單元,新增了超高音型號;3) 全新外殼;4) 專利 TALON 2pin 換線介面與全新耳機線。

HDD 動圈單元的聲音表現,比起 FXA 系列所用的鈦膜、特製動圈等等都要出色,不但聲音能量強、動態出色,而且分析力高出舊款不止一個級別。HDD 動圈貫徹了 Audio Design Lab,因此把 HDD 稱之為 Fender 第二代耳機的象徵,實不為過。

Ten 5(左)、Thirteen 6

CM 回歸

Audio Design Lab 頭炮是 Ten 5、Thirteen 6,而且一開始就為香港多位音樂人、影音傳媒訂造了 CM 版本。Dale Lott 在 Aurisonics 時代曾經推出過 CM 耳機,現在來到 Fender,亦重新推出這項計劃。

CM 系列的耳機面板有七種款式,全都是 Fender 電結他的經典顏色與圖案,而且是人手上色,再次將耳機、電結他及兩者的工藝互相連接。

雖然,CM 計劃每月接單數量有限,為期亦不算長,型號也只有 Ten 5、Thirteen 6,以及後來的 Ten 5 Fine Tuned CM,不過已經帶來了一陣熱潮。

Ten5 與 Thirteen6 的取向有明顯分別,前者比較平均,亦有 Fender 的熱情個性;後者十分洶湧澎湃,聲音能量強,雖然不易推動,但喜歡它的性格的話,市場上難以找到其他替代品。

延伸閱讀:
Fender 兩款全新 CM 耳機 Ten 5、Thirteen 6 登場,專訪總設計師 Dale Lott
評測:Fender Ten5 CM、Thirteen6 CM、FXA11、FXA9
評測:Fender Thirteen 6 Universal Fit

Nine 1(左)、Ten 3
Nine 1(左)、 Nine 1 SE

Audio Design Lab 之名

落實了 Ten 5、Thirteen 6 Universal Fit 的包裝時,才開始以 Audio Design Lab 作為第二世代的名字。

Ten 5、Thirteen 6 之後,輪次序推出 Nine 1、Ten 3、Ten 2、Nine 2、Zero 4。英文字是 HDD 單元的直徑,而之後的阿拉伯數字,則為動鐵單元數量。

為 Fender 耳機建立部門的 Dale Lott,在 Audio Design Lab 系列發展至中段完成了合約,並離開了這家公司,開始着手再次建立自己品牌,即是後來的 SPEAR Labs

Ten 3 其中兩款配色

第二代耳機之中,Ten 5 的受歡迎程度應為系列之最,全面程度亦然。也許是這個原因,在大改款之前,加推了 Ten 5 Carbon Black,不但外殼設計大幅改變,加入有如 CNC 銑床會形成的梯級紋路之餘,亦重新調聲,

Audio Design Lab 系列在 Ten 5 Carbon Black 推出之後,正式成為歷史。接下來,就是第三代 Producer 系列 Mix、Mix Pro 兩款耳機登場,詳細評測於另文刊出。

Nine 2(左)、Zero 4
Nine 2 與 Zero 4 的體積,比其他型號細小
Ten 2 推出時,直值電影《Avengers: Endgame》上畫。Fender 選擇 Metallic Red、Metallic Blue 兩種配色,正正希望令人聯想美國隊長及 Iron Man
一圈兩鐵設計,令 Ten 2 的低音變得豐厚
Ten 5(右),與 Audio Design Lab 最後一款耳機 Ten 5 Carbon Black

延伸閱讀:
News:Ten 5、Ten 3、Nine 1
評測:Fender Ten 2

總代理:Soundwave Audio HK

Archimedes

音響、音樂、耳機、電影、奇幻文學、汽車、鐘錶、葡萄酒...男人喜歡的玩物,幾乎全部上癮,奈何物慾無窮而金錢有限,只好努力工作、再工作、還是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