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Naim 雖然是年屆五十,不過創新意欲從未減退,而且喜歡「大包圍」,一套音響系統內所有器材、線材類型,以至音響架,都一一齊備。他們既是市場上第一批發展網路串流的品牌之一,同時又沒有打算放棄 CD,而慶祝五十周年的產品之中,就有一款限量黑膠盤、臂、頭、唱放、供電套裝。
2014 年,他們推出 Mu-so 串流揚聲器,以及後來的 Mu-so Qb,亦同樣領先同儕,將 Hi Fi 級聲音質素、品味以及形象,延伸到大眾市場。事隔多年,Naim 集合了二十五位工程師,用上三年時間去改進兩款 Mu-so,同時找來同樣屬於 Vervent Audio Group 的法國揚聲器品牌 Focal 合作,改良單元性能,再加上 Naim 新世代串流平台、擴音機線路,將 Mu-so、Mu-so Qb 帶進 2nd Generation。
第二代
Naim 是網路串流自驅之一,因此無論是聲音質素、操作簡便程度、對應的音樂格式和串流平台,以至穩定,都素有口碑,而且一直進步,對應市場變化。來到 Mu-so 2nd Generation、Mu-so Qb 2nd Generation(下稱 Mu-so 2、Mu-so Qb 2),Naim 直接將新款網路串流器材的線路投放其中,令 Mu-so 2、Mu so Qb 2 支援 Apple AirPlay 2、Bluetooth、Wi-Fi 2.4GHz & 5GHz、Google Chromecast、DLNA、UPnP 等等,並且對應 Apple HomeKit、Google Home,當然,亦早已 ROON Ready,以及能夠建構多房間系統。
輸入插座方面,Mu-so 2 除了 3.5mm TRS 立體聲模擬、TOSLINK、USB type A(對應外置 USB 記憶裝置)、RJ45 網線之外,增設了 HDMI ARC 介面,畢竟有不少上一代用家會將之當成 Soundbar 使用,現在加入 HDMI,不使更方便連接電視、AV Amp,聲音質素亦理應比 TOSLINK 更好。
至於 Mu so Qb 2,則維持上一代的 3.5mm TRS 立體聲模擬、TOSLINK、USB type A、RJ45 網線。而由於電源插座直接放在機背,所以用家可以嘗試透過轉插,去使用其他 Hi Fi 級電源線。Mu-so 2 就礙於介面位置,未能容納 8 字頭轉 IEC 轉插。
新技術,新合作
Naim 本來一直都有設計、生產揚聲器,而且有單元方面擁有獨到心得。不過,似乎限制於 Vervent Audio Group 的市場策略,Naim 被定位在訊源和擴音機板塊,以免和 Focal 出現重疊。因此,兩款新 Mu-so 的單元設計亦強調有 Focal 團隊參與其中。
Mu-so 2 為 3 路分音 3 單元架構,一條 Mu-so 2 就有兩隻高音、兩隻中音以及兩隻低音單元,以重播立體聲訊號。面每個單元都有一組獨立 75W 後級負責推動,加起來就是 450W。而分音等部分用上 DSP 技術,負責運行 DSP 程式的是新型 16 核心晶片,給予工程師更大自由度,寫入更複雜、涉及更多範疇的 DSP 程式。
至於 Mu so Qb 2,同樣是 3 路分音,高、中音各有獨立單元,而低音單元則只有一隻,另有兩隻被動單元,去增強低音表現。分音等工作仍然由 DSP 去處理,由於 Mu-so Qb 2 的單元投射角度遠比 Mu-so 2 來得複雜,因此相位處理就十分重要,而 DSP 正好派上用場。
兩款第二代 Mu so 的單元十分相似,不過細心對比,會發現兩者的低音振膜物料並非不相同。
繼承與改良
兩款第二代 Mu-so 延續之前的外型設計,包括非常搶眼的大型多功能旋鈕,由鋁錠經 CNC 鉋床挖成所需形狀。而旋鈕中央的顯示器有觸控功能,更懂得感應手部移近而自動亮起,上面有多達 15 個按鍵可以自行設定,切合不同使用習慣。
亞加力底座維持不變,當兩款第二代 Mu-so 連作時,會有 LED 燈照亮品牌 Logo。
鋁合金聲箱亦看似不變,但其實內部容積增加了 13%,中、低音表現理應有進帳。
順帶一提,Mu-so 2 為低音反射型箱體,反射孔開口位於左側下方,而另一面則是電源等介面。Mu-so Qb 2 就如之前提到的,利用兩個被動式單元去增強低音。
開揚而且上幕
受惠於 Naim 串流技術十分成熟,因此,要令兩款第二代 Mu-so 開聲,不一定要用官方 App 或是 ROON,單純打開 TIDAL App,就可以播放音樂,以及加減音量,非常方便。
Mu-so 2 一開聲,聲音完全沒有困於箱體,音場落在頂板之上,雖然音場闊度沒有明顯超出邊兩側板,不過深度有驚喜,雖然不算十分之深,但前後層次明顯。同樣清晰的是音像定位,以及大小對比,每一項都不誇張但清楚,沒有半點含糊。加上密度夠高,令音像本身去到細節部分,都非常實在,而且細微對比清楚。Mu-so 2 不求強大的動靜對比(雖然此項表現變不弱),只是更吸引的是微小變化的清晰度,加來了豐富層次、立體感以及自然聽感,對於重現各種演奏、演唱技巧,還有感情變化,都有明顯好處。
上一代 Mu-so 已經有人當成 Soundbar 使用,因此聲音能夠升至與電視、投影幕同一水平,就十分重要,而 Mu-so 2 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結像不會低過影像,而只要貼近電視等平面,就可以增加音場闊度(也許會減少一點深度,不過這是值得的),令聲音更加自然。此外,新增了 HDMI ARC,就可以將聲音校準,令聲畫更加同步,這方面比上一代進步良多。
厚暖得恰到好處
Mu-so 2 的性格毫不嚴厲,聲底厚而有一着溫暖,但並不強烈,冷暖、厚薄對比夠大,中間的層次變化亦多,不會總是偏向同一個方向。雖然如此,已經足夠為聲音加來潤肺,加上密度充足,以及變化十分線性、流暢,所以就算細微起見多,聽起來仍然細緻順滑,訊息量多而自然。
高密度以外,Naim 傳統優點還有不嚴苛、不挑音樂種類、動態對比大、中音和低音質量並重等等,而最後一項在旗艦 Statement 推出時有所改變,變得全頻更加一致、音色中性而色域夠闊,不再明顯偏暖。最新 300 系列的取向接近 Statement,又添加了一點溫暖,Mu-so 2、Mu-so Qb 2 的性格和音色取向就最接近 300 系列。
至於頻寬和動態,Mu-so 2 高音有足夠亮度,各種金屬樂器,尤其是銅鈸、三角鐵以及小號,質感都十分像真,能量充沛、細節夠多之餘,又毫不吵耳。高音沒有推得很盡,滾降點一如以往地準確,不會很進取而失去自然以及悅耳。
低音延伸、量感和控制力不負 Naim 之名,更可以表達到不同樂器的低音得質,例如低音提琴的粗壯琴弦、琴弓的力度變化、韌性、共鳴箱的大小與木質質感,而且不會太濃厚,琴腔木板厚度、容積都清楚而像真。
當然,瞬變也是 Mu-so 2 強項,夠快、夠力、夠厚之外,控制力亦值得注意,收得俐落而尾音完整。
DSP 威力
至於 Mu-so Qb 2,可以看成 Mu-so 2 折衷版,除了高音質素、全頻分析力、性格幾乎不變之外,其他部分如音場、密度、厚度、低音延伸與力量等等,Mu-so Qb 2 大約為 Mu-so 2 的七至八成左右。
Mu-so 2 固然受惠於 DSP 技術,令它的表現遠遠超越其聲箱體積以及單元尺寸, 密度、力量亦顯現了 Naim 的傳統優點。來到 Mu-so Qb 2,這種情況就放得更大,更容易帶來驚喜。
鑒於聲音質感以及應用廣泛程度,在兩者差價不算大的情況下,實在值得優先考慮 Mu-so 2。
當應用環境是睡房、偏廳、書房、廚房、工作室等等,無需配合畫面,又希望有高質素音樂重播去伴你進行其他活動,體積相對細小的 Mu-so Qb 2 就相對適合了。否則,還是選擇 Mu-so 2 吧。
總代理:Soundwave Audio HK
售價:HK$9,800(Mu-so 2)、HK$7,000(Mu-so Q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