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Sonus faber 總部,參觀研發部以及生產基地

這次 Sonus faber 之旅分為四部分,包括總部、研發部門,以及兩家負責生產揚聲器箱體的協力廠家,Sonus faber 專屬的研發部門(總部大樓對面,設有另一個研發部,負責集團內其他品牌的產品開發)以及揚聲器裝配工場,位於維琴察(Vicenza)市郊的總部大樓之內;兩家聲箱生產的公司,與 Sonus faber 總部距離約一個半小時車程,三者同樣處於意大利北部威尼托(Veneto)大區之內。
總部大樓外型靈感來自魯特琴,大樓兩側築起兩道木製「障板」作為裝飾。行政、研發、揚聲器裝配、物流等部門皆設於此處,不過大樓內仍有近 6,500 呎閒置空間未被規劃,留待應該日益成長的業務所需。

 

Sonus faber 總部

▲Sonus faber 的 CEO Filippo Fanton 與 McIntosh Group 海外銷售經理 Jean-Philippe Fontaine。

 

▲從正門到辦公室各處,都陳列着品牌成立35年來多款經典產品,包括擴音機。

 

▲進入工場後,第一、第二張就是裝配 Aida 的工作檯。以量產型號來說,Aida是 現役旗艦,因此有專屬的生產區就十分正常。

 

▲每對 Aida 皆由兩位資深技術人員進行製作,耗時超過兩日。不但需要安裝單元、分音器、吸音及阻尼物、側板等等,就連內部的 Tuned Mass Damper 制震系統、有效阻隔 80Hz 以下震動的 Zero Vibration Transmission 底座等等,同樣在這時由人工裝設,需要花上大量體力與細心,急不來。

 

▲Aida 所有元件,包括箱體、側板、吸音物料、螺絲等等,都預先齊集於這裏,以便安裝。低音、超低音單元需要在這一階段才裝上防塵蓋。

 

▲揚聲器箱體雖然由合作廠家製作及打磨,不過包括鋪皮革等工序,都需要在總部工場內完成。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女性負責,相中正在處理 Chameleon C 中置揚聲器。

 

▲安裝單元、分音器、焊接等工序,全數由男性技術人員負責。背後可看到,剛於慕尼黑音響展發布的 Sonetto 系列,已進入投產階段。

 

▲這些支架用作固定箱體,方便工人安裝分音器、單元以及各項細部零件。只需更換兩端的「V」型板,就可以配合不同揚聲器的聲箱形狀。

 

▲完成安裝後,需要透過這座測量「室」進行檢測。內有拾音器及大量吸音物料。只要更換支架、一塊「門板」,即可對應該座地或書架揚聲器所需。

 

研發部

▲Sonus faber 研發部主管 Paolo Tezzon。

 

▲研發部的重點設施之一,是這座無殘響室,Tezzon 指出,無殘響室的噪音地台可做到真正 0dB,令研發團隊可以收集到更多不同數據。

 

▲無殘響室以外,他們亦於普通室內環境進行測量,而這裏亦是研發部的辦公室。

 

▲作為研發部,自然擁有大量試作品,除了聲箱和分音器,亦有不少單元,品牌所用的單元都是由他們設計,然後交由 Scan Speak 等單元廠進行生產。

 

▲於今年五月在慕尼黑音響展發表的  Sonetto  系列將成為品牌最新入門級系列,聲箱亦於意大利本土生產,廠方亦明言將重整產品線,意味着全線 Sonus faber 揚聲器都是意大利製造。

 

▲Sonetto 系列一共擁有 8 個型號,分別為 3 款座地、2 款書架、2 款中置、1 款掛牆。採訪時試聽過系列最細小的 2 路書架 Sonetto I、最大的 3 路座地揚聲器 Sonetto VIII,聲音能量、動態都比想像中龐大,但售價算得上相宜,前者每對售 1,500 歐元,後者亦只是每對 6,000 歐元。

 

▲Sonus faber 作為 McIntosh Group 一員,所用的前端器材自然是集團內其他品牌產品,參觀時所用的訊源是 Wadia,前、後級是 Audio Research。

 

聲箱製造工場 – De Santi

▲De Santi 位於維琴察與特雷維索(Treviso)之間,為 Sonus faber 生產揚聲器箱體,包括 Aida、Homage Tradition、Olympica 等等。Sonus faber 是他們最大生意夥伴。

 

▲雖然 MDF 需要向外購買,不過夾板則可透過這台機器,在廠內進行生產。

 

▲廠房擁有多台數碼控制的車床,由簡單的夾板切割,以至對 MDF 進行各種精細刨削,都可以一一勝任。

 

▲這是 Olympica 的側板,除了供支架定位的坑位之外,留意中間狹窄的9條細坑,切削得非常精準、細緻,當組合聲箱時,這些細坑就可以令側板屈出更大弧度。

 

▲當板材完成刨削之後,就進入各項需要人手完成的工序,例如聲箱組裝。

 

▲夾板、MDF 之外,實木也是 De Santi 處理範疇,包括風乾、切削等等,Olympica 系列的頂、底板,就是由實木所製成。

 

▲Homage Tradition 系列的側板以實木製成,而且是全實木,因為就連木塊之間的黑色夾層,都是由一些從實木切削出來的薄片,並非膠片。

 

▲提起 Sonus faber,總是令人聯想到意大利工藝,聲箱以人手組裝,打磨也是手工細活,需要花上大量時候。聲箱精緻與否,這個環節與組裝同樣是關鍵。

 

表面處理工廠 – Bi.SMA s.n.c.

▲Bi.SMA s.n.c. 位於柏瓦(Padova)附近,專門承接木製品的表面處理,即是上漆、打磨、打蠟等工作。他們擁有大量 20 至 30 年年資的熟手老師傅,Sonus faber 的聲箱就是由這批老師傅負責。

 

▲整個處理流程並不複雜,不過涉及大量人手及時間。當收到從 De Santi 送來(大約一小時車程)的木箱、Aida 側板等半完成品之後,會首先在這個密閉空間內進行噴油上色,確保你購買的每個型號之下的每種外觀,就算批次不同,每隻聲箱的顏色都是一樣的。

 

▲現在先比較一下,剛完成噴油和完成初步打磨之後,有甚麼分別。

 

▲其實,完成噴油之後,下一步並非開始打磨,而是送到這個恆溫密閉倉內,放置 20 至 25 日,待木箱穩定之後,才開始下一個工序。

 

▲接下來以這台機器,開始最初四個打磨程序。工人會先後使用四種不同號碼的木工沙紙開始打磨。磨出來的木粉,會被設於左方負責推拉沙紙的滑輪後方,直接吸走大部分碎屑。

 

▲第一次機器四重打磨之後,是人手進行三個打磨工序,然後再次動用之前那款打磨機器,以沙紙作打磨,不過這次所用的沙紙號碼更大,令聲箱表面開始出現明顯光澤。至於相中所見的,是完成幼沙紙打磨之後的打蠟工序,第一重打蠟先由機器負責。

 

▲當完成機器自動打蠟,老練的師傅又再次出場,開始最後的人手上蠟、拋光。

 

▲完成噴油、20 至 25 日穩定期、四重機器打磨、三重人手打磨、機械研磨、機器自動打蠟、人手打蠟與拋光之後,就得出這個光可鑑人的 Homage Tradition 系列聲箱。

 

▲Bi.SMA s.n.c. 負責人表示,假如處理的只是一些平面,那麼最後的打臘、拋光工序可以直接由相中的機器去完成,但 Sonus faber 的聲箱都是曲面,因此需要熟練的師傅以人手去處理。

 

▲音響以外,以威尼托大區為基地的 Borgato 鋼琴也是 Bi.SMA s.n.c. 的客戶,在這座工廠內完成 Concert Grand Piano 的表面處理。

Archimedes

音響、音樂、耳機、電影、奇幻文學、汽車、鐘錶、葡萄酒...男人喜歡的玩物,幾乎全部上癮,奈何物慾無窮而金錢有限,只好努力工作、再工作、還是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