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antz AV10 影音處理器+AMP 10 16 聲道後級 – 三把聲享盡精緻的音樂與電影!

全新優雅面板設計,簡約易記的型號,AV10 一共 19 聲道處理能力,AMP10 擁有 8 聲道 BTL 或 16 聲道功放模組,還有,7 入 3 出的 HDMI 端子全支援 8K/60p 或 4K/120p 影像訊號、全新 HEOS 網絡功能以更高效率處理能力串流音樂平台或硬碟庫的音樂(最高支援 192kHz / 24bit PCM / DSD 5.6MHz 檔案)、Audyssey MultEQ XT32 與 Dirac 兩款自動音場修正系統、可以讓 Dolby Atmos upmix 以 Auro 3D 格式播放,或 LPCM 5.1 upmix 至 Dolby Surround / DTS:X Neural / Auro 3D 格式播放、可獨立處理四台超低音或 3 台超低音+一個低頻振子、可選 Standard 傳統 LFE 超低音模式或 Directional 讓多聲道以全頻模式放送,可謂市場上功能最豐富的 AV前、後級。還有,針對追求聲畫完全分家的發燒友,AV10 已可以 bypass 它的 OSD 介面,直接用 iPad 下載 Marantz 操作 app 進行所有設定。

442 期,筆者率先在本社 150 呎細房測試 9.4.6 聲道的效果,是月,筆者在本社大房,讓 AMP10 以橋接模式玩 5.2.4 聲道,耳平層 5 個聲道,以全平衡雙功放模式驅動!

以兩聲道設計為本

由兩聲道 Model 30/30n 標誌著 Marantz 進入新世代的形像,Marantz 這個於日本生產與調音的美國品牌,強調以團隊式進行研發,最後由 Sound Master 尾形好宣先生校聲。AV10 是不折不扣以兩聲道設計精神為本。當中,分區供電設計由兩份遠離人耳可聽頻率的開關式電源,藉其超高頻工作頻率(100kHz以上)供電至 HDMI、DSP 主電路與解碼電路。主電路晶片升級用處理能力達 2000MIPS 的雙核 / 1GHz 處理晶片(1 秒可完成 2000 個百萬個指令)負責音效解碼、自動音場修正、超低音修正等功能。

解碼電路上一共用上 10 枚 32bit ESS ES9018K2M 兩聲道解碼晶片為 19 個聲道進行解碼(在 DSP 處理時,已將超低音訊號拆分成 2 至 4 個進行獨立處理),與市場上大部分以兩枚 8 聲道 DAC 晶片解碼的設計可謂兩種概念。

一共 19 份 Marantz 自家組建的 HDAM-SA3(升級選用更低噪音的 MELF 薄膜電容)前級訊號放大模組由 OFC 銅線繞製的環形變壓器獨立供電,配備四支 40,000µF 濾波電容器。還有,今次 AV10 升級使用四層印刷電路板,分為底與面兩層訊號層、第二層接地、第三層供電,比 AV8805A 用兩層式電路板明顯有更仔細的分工。

不僅外觀設計更加精緻,結構亦大改造,包括三層構造的底板,當中的鍍銅鋼板有效阻隔外來雜噪;前、側三組鋁合金板同樣厚 2.5mm,側板採用 U 形設計,扣緊 1.2mm 厚的平面頂板,再用黃銅螺絲鎖緊。另外,鍍金 RCA 端子升級改用 Hi-Fi 級品種。這一代,終於將所有模擬式視頻端子剔除!

揀聲

「有得揀,先至係老闆」!進入選單,全新應用界面不僅有導航供新手使用,留意在 Audio 一項中,提供了 DACFilter 一項,筆者的聆聽比較下,Filter 1 是今天 Marantz 的聲音特色,聲音相對爽快清敏,瞬變較高速度,而 Filter 2 則是昔日的 Marantz 聲音特色,音色較濃郁,較溫暖與相對緩慢。其實不止於此,筆者測試過純手動設定、Audyssey 設定與 Dirac 設定,三種設定,三把截然不同的聲音,你是可以調校出你最喜歡的聲音!

靈活運用16聲道後級

AMP10 面板那個修飾得更精緻的指針錶板是一個與 Channel 1 連結的模擬式錶板,識得玩 Marantz 的,自然會把中置聲道接到 Channel 1。16 聲道,每聲道可輸出 200W@8Ω / 400W@4Ω,橋接後,每組平衡輸入可輸出 400W@8Ω。提供 BTL 橋接 / Normal / Bi-Amp 的打掣,今次,我便用橋接方式驅動耳平層五個聲道,即使用了 16 個聲道的其中 10 個聲道,餘下 6 個聲道的其中 4 個,我用以驅動四個 Dolby Enable 反射式揚聲器。

銅片傳輸

AMP10 的確是購入了 ICEpower 的 D 類功放,不過除了訊號調變與兩枚 MOSFET 驅動 IC 外,其他部分均是 Marantz 再自行設計,包括 MELF 電阻、優質的電容與電感器,還有訊號路徑,最後由 Marantz 的 HDAM-S2 模組放大。同樣,AMP10 配備一個 OFC 銅線繞製的環形變壓器,兩支 10,000µF 的 ELNA 電容器。除了在放大線路與電源電路間加上屏蔽外,也在每一份放大線路加上屏蔽避免串擾,機箱底部的雙層底盤除了一片厚 1.2mm 的底層外,上面再加一片厚 1.2mm 的鍍銅層。另外,電源輸入也加入屏蔽,務求呈現出乾淨細緻的聲音。

今次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不僅是改用 Marantz 自製的黃銅喇叭柱 SPKT1+,更甚的加碼設計是由電源電路至放大模組的訊號路徑,還有 D 類輸出級至 SPKT1+ 喇叭柱的連接,均用上傳輸電流量更強的銅片,而非傳統用的銅線!

它們的本質

橋接,是玩盡 AMP10 的方法,尤其是選用座地揚聲器或較難驅動的鑑聽揚聲器。在匹配上,筆者認為由 4K UHD 播放機接 AV10 最佳的選擇是用純銅 HDMI 線,儘管純銀 Audioquest Diamond 展現出比較微妙順滑的聲音細節,不過,AV10 更夾純銅導體 HDMI 線,火氣、質感與勁度立即提升,而今次筆者用Magnetar UDP800 作為播放機。另外,電源線匹配上,筆者亦選用勁度十足的 Gigawatt 出品。

AV10+AMP10 雙功放模式聽音樂會,可以感受到音場的寬廣度高,空氣感、透明感、清秀感、優雅之美的聆聽感特別強烈。《John Williams: The Berlin Concert》的演奏空間與《久石讓 in 武道館》錄音的空間規模截然不同,當然,前者錄音的細滑與精緻,還有立體感,也明顯比後者優勝得多。小提琴演奏纖細順滑,低音提琴的聲音層次也透明豐盛,樂團一層又一層的聲音層次感不含糊,亦可以感受到 Marantz 對乾淨漆黑背景的要求。另一方面,聲音質感靈巧柔軟,細膩與細滑流暢的聲音特質強烈,聲音並無任何冰冷感。它的聲音擴散力,可以分辨出不同錄音的特質,當中,筆者認為最新推出的《EUROPAKONZERT》的錄音最細滑精微,演奏由強到弱變化的漸變演出精緻入微。我認為,手動設定的音色表現,特別適合一眾不喜歡有壓迫力的發燒友,喜歡輕柔細軟的發燒友所好。《A MusiCares Tribute To Carole King》中一曲〈Beautiful〉,圓形舞台中,三位歌手、一個鼓、兩支結他,聲音的立體感,柔揚樂韻的美感,人聲輕柔溫暖細滑中微弱的聲音變化也聽得仔細清晰,動人心弦!

Audyssey 的模擬式序號咪,需另外購買。

Audyssey App版自動音場修正效果

峰迴路轉的聲音變化,是筆者比較過跟機咪與 OSD 版自動音場修正與 Audyssey App 版自動音場修正的效果,顯然是兩種層次的聲音。App 版自動音場修正後,我們把超低音的音量輸出調升 6.5dB(因為 EQ 後的低音量音量會自動降得很低),其他,不作改動。經過 Audyssey App 版音場修正後,最明顯的分別,是聲音的質感變得飽滿豐潤,與不用自動 EQ 或跟機 OSD 版 EQ 的清秀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聽感,還有聲音的動力,聽久石讓演奏會〈幽靈公主〉主題曲,擊打太鼓的聲音動力有雄壯的聲音能量之餘,太鼓的低頻深度強,還有音場的宏大感,與不用 EQ 設定,不能同日而語!接著,音樂肅穆盪魄的氣氛再加上宏闊的音場,聲音的氣勢與動力滿足了筆者對動與激動能量的要求。John Williams 的〈The Imperial March〉的能量、氣勢與動感也不能同日而語。至於聽 Sting、Madonna,更加需要在自動 EQ 後才能享受到那份澎湃的動力。

使用 App 版 EQ 後,播《007:生死有時》4K UHD Chapter 3 & 4,爆炸的動力、槍聲的勁度、教堂鐘的體形與擊盪力、不同槍聲猛擊 007 座駕的聲音動態飽滿強烈,聲音的速度、勁度有刺激的動感。《Top Gun:Maverick》4K UHD Chapter 12 戰機穿越山嶺時的聲音能量、飛彈炸跑道時的聲音動態、飛彈追擊戰機時的爆破動感,經過 EQ 修正後,聲音動能滿足到筆者對刺激音效的要求!明顯,由音樂會到電影音效,Audyssey 的聲音包圍感與連貫感非常強烈!

D&M 影音顧問強調,Audyssey 再要另付費的 PC 版比 App 版的 EQ 修正表現更好,當然,除了 PC 版要另購,也要另購有序號的模擬式拾音咪!

Dirac版自動音場修正

未來兩年,你可以在同一部處理器中另購 Dirac 的低音管理和 All-In-One 套裝。今天,提供的自動音場修正版本有限頻段版與全頻版。至於使用 Dirac 自動音場修正系統,是必須購入 mini UMIK-1 數碼拾音咪。 Dirac 的優勢是你可以離開房間進行遙距的自動音場修正。同樣,修正後,我們將超低音輸出音量調升 6.5dB。

相比 Audyssey,Dirac 的聲音密度、厚度、潤澤更加飽滿,而且聲音的飽滿感與流暢細滑的美感,輕易地呈現出更加悠揚美妙的樂韻,而且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更強。以聽音樂會的角度出發,我認為 Audyssey 會吸引一眾比較喜歡真實感的發燒友,而 Dirac 則屬於一眾喜歡美妙樂韻的發燒友,Dirac 調校後,高音帶點潤美的光潤,人聲的聲音飽滿度與密度更加美滿,而低頻的動力與中低頻的抽擊力有更強烈的能量。由 Dirac 播 Sting 與 Madonna,無論是空間的寬闊感、場景的氣氛、聲音能量與強勁的音樂動力發揮得特別強勁。播電影音效,有同樣的動感,無論是槍聲的動力,還是戰機的聲音能量,低頻的濃度與勁度,Dirac 有更加強勁的感染力!

用不用中置聲道?

我明白大部分 5.1 聲軌在製作時已加入中置聲道,不過,兩聲道發燒友可能會為尋找空間擺放一台中置揚聲器,又或是不能裝置與左右聲道同一款揚聲器而惆悵,因為大部分中置聲道的能量感與一致性,總是與左右聲道不同,耳朵敏感的發燒友未必一定能夠接受。

的確,使用中置揚聲器是最正確的方法,因為無論是聲音的結像,還是聲音的細節與口形輪廓描繪,中置揚聲器確實會呈現出更加細緻的聲音。不過,當筆者 AB 比較使用中置揚聲器與不用中置揚聲器時,有兩大發現。首先,我懷疑從前有不少 5.1 聲道的製作其實是兩聲道錄音,然後再於後期製作 5.1 聲道,因為無論是口形、音場表達、聲音的定位,竟然是不用中置會更加立體自然,當中,當我播放《Madonna Sticky & Sweet Tour》、《Adele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Sting Live In Berlin》、《Legends of Jazz》等等 BD,我認為 bypass 中置聲道時,懸浮冇限制的音場、樂器的定位與體形,還有咀形更加貼幕。當然,也有部分製作是用足 5.1 聲道表現得更加出色,如《John Williams: Live In Berlin》、《久石讓in武道館》、《EUROPAKONZERT》等,也是用上中置的效果更聽到優勢!更重要是 AV10 與 AMP10 將中置聲道的訊號撥至左、右聲道時的分拆後再以兩聲道方式營造結像的表現並沒有明顯弱點,為兩聲道發燒友提供了非常靈活的聆聽彈性!

總代理:Marantz
零售價:HK$55,000(AV1 0影音處理器)
    HK$55,000(AMP10 多聲道功放)
Audyssey MultEQ Editor App 售價:HK$158 / PC版MultEQ-X 韌體 USD199 / ACM1-X 序號拾音咪 USD79 / Audyssey Pro Calibration Kit 拾音咪轉接器 USD49 / Dirac 售價:(20H-500Hz版)HK$259 /(20Hz-20kHz)全頻版 HK$349 / 拾音咪售價:USD99 / UMIK-1 咪 USD79

珍納

有說,喜歡電影的人,是喜歡逃避現實的人.......有靚畫面,有靚聲音,藉好音樂逃避現實,不亦樂乎!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