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 C1 Sub MK2 – 以一頂二.2.1 聲道篇

要把超低音喇叭融入兩聲道之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要知道你的兩聲道揚聲器是否真正需要加入一台超低音喇叭,不少座地揚聲器,也沒有加入一台超低音喇叭的實際需要,尤其針對音質表現有水準的座地揚聲器。

既然玩兩聲道音響就是多隻香爐多隻鬼,為什麼我們要在兩聲道之間加一台超低音喇叭?第一,就是揚聲器的下潛力受限,一般是指書架式揚聲器,與其體積有關,一般的最低頻響應頻率也只是約 50Hz 便出現急劇滾降,再向下潛,實在無能為力;第二,是比較舊式的揚聲器,或你認為結像不夠清晰、低頻下潛力不足夠的座地揚聲器,在加入一台高質素的超低音喇叭後,它不但可以令低頻展現出更豐富的層次,同時可以令中、高頻有更清晰分明的聲音結像。

不一樣的要求

與家庭影院使用超低音喇叭的原則並不相同,要讓超低音喇叭融入兩聲道喇叭之中,對選擇超低音的音質要求必須特別高,原因是低頻是整個全頻的基石,它影響的不只是中低至低頻的表現,它同時影響著中、高頻的結像力與音場立體感。是故,選擇超低音喇叭的必備條件,是低頻的噪音地台夠低,具備足夠寧靜的音響背景,即一個背景夠黑的舞台,才有條件重播出豐富的低頻層次,同時不會讓低頻污染中、高頻的結像,不會變了主聲道的聲音特性。然後,才是超低音的下潛能力。若要簡單歸類,選擇超低音品牌的方向除了可關注專研超低音的品牌,也可以從設計 Hi End 揚聲器的品牌入手。

不諱言,說起發燒揚聲器品牌,ATC 必然是會第一時間被聯想起的 Hi End 品牌之一,然而,較少發燒友會聯想到 ATC 的超低音喇叭。ATC 廠方在說明書亦清楚說明,兩聲道揚聲器並不一定要加上超低音喇叭,要先了解好你自己的兩聲道喇叭表現。搞不好,當然是用了超低音喇叭比不用更差,那就是一動,不如一靜。相反,玩得恰當,玩得出水準,這個點一聲道,不僅改善聲音的結像力與低頻下潛力,同時會令你那對只適合播歌仔的書架式揚聲器,頓時可以升級聽有場面感、有規模感、有更佳結像的音樂重播。一台優質的家庭影院超低音喇叭不一定能播好音樂,但一台可以融入兩聲道的超低音喇叭,必然能播好電影音效,尤其能加強 3D 音場立體感,分別,只是低頻的爆炸力,是否「焚」得過癮,要求則因人而異!

Hi End 級的入門選擇

ATC 的超低音產品線一共有三款超低音喇叭,包括頂級 C6 Sub、中階的 C4 Sub,還有我面前的 C1 Sub MK2。與今天不少已改用 D 類功放的超低音喇叭不同,C1 Sub MK2 內置的 200W 功放採用了傳統的 A/B 類放大,也就是音響發燒友更信服的功放模式,而晶體管亦採用即使峰值輸出時也具備良好控制力的 MOSFET 電晶體。C1 Sub MK2 採用低音單元向地面投射式設計,箱體底部裝置一個 12 吋(314mm)口徑的縐紋單元,頻應可下潛至 25Hz (-6dB),最高輸出音壓達 103dB。以單一 12 吋單元揚聲器而言,C1 Sub MK2 的重量不能小覷,以其 360mm 闊、400mm 深、450mm 高的體積下,重 26.2kg(57.64 磅),把它放在平面上啟動,它絕對不會跳走!

C1 Sub MK2 的背板端子也足夠讓你既能應用於家庭影院中的「點 1」聲道,兼可讓它融入兩聲道及多聲道音樂重播之中。左(兼任 LFE 輸入)、右聲道 RCA 輸入或喇叭柱輸入均可作兩聲道的低至超低頻延伸,在背板上的分頻進行設定。除了可以進行極少微調的分頻旋鈕外,還有超低音必備的相位及音量旋鈕。留意,讓超低音加入兩聲道,與玩電影音效,在音量設定時的位置截然不同,調好後請分別貼上記號!

開門見山,C1 Sub MK2 是一款可以令你的音樂重播有更強結像、更肉緊、更生猛、更有生命力與激起熱血的超低音喇叭。它的肉緊感與 Amphion Helium 1 輕鬆地融而為一,亦可以令比較輕鬆或抒情的音色添加肉緊的生命力!

擺位

要玩好 2.1 中的「點 1」聲道並不容易。超低音喇叭的擺位、音量設定、相位設定,一點也不能馬虎。廠方指,不要把 ATC C1 Sub MK2 放牆角或近牆位置,也不要放在兩聲道的正中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放在左聲道或右聲道旁。我的兩聲道測試中,最佳位置是中間偏右,離超低音喇叭後方 CD 櫃約 15 吋,至於哪個位才是最佳位置,你必須向前後左右稍作移動比較出最佳擺位!

這時,你便要出動幾款你聽得爛熟的 CD 或音樂檔案,筆者其中一張必用的調音 CD 是鋼琴家 Alexandre Tharaud 的《Tharaud Plays Rachmaninov》,要擺準琴鍵的位置並不容易,擺好後,是立即可以聽到三角琴的規模,當然規模感會因兩聲道的表現而異。我先在超低音的背板設定上把 C1 Sub MK2 的相位設定於零位;然後稍為移動超低音的擺位,讓鋼琴的琴鍵位置標回到了兩聲度重播時的結像定位。基於把超低音用到兩聲道上必須非常克制的原則,針對音量,我只僅僅扭至有聲音。至於 Amphion Helium 1 規格上的最低頻應是 52Hz (-6dB),我遂比較 60Hz 至 50Hz 的分頻設定,最後我也把分頻點設定於約 51Hz – 52Hz,即約七點半位置。然後再聽,Quadro Nuevo《Tango》和《Handel goes wild》,反覆驗證不同樂器的定位與音場立體感是否正確,完成後的滿足感是繼擺好兩聲道後,又一次能激發多巴胺的開心經驗!

為低音「補完」

好了,現在終於讓 ATC C1 Sub MK2 成為兩聲道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點 1」聲道。無論是重播鋼琴、低音大提琴、色士風、定音鼓,聲音也變得更加完整。關掉 C1 Sub MK2 後,就有一種失去了完整滿足感的失落。

要留意,配線上要選擇Hi-Fi感較重的電源線與 RCA 訊號線/喇叭線,不要選 AV 類發燒線,即低音個性強烈的 RCA 線。若然你又要強勁誇張的超低音,又要能融入音樂的低至超低頻,你便要選購兩款個性截然不同的 RCA 訊號線。

夠「黑」的音樂背景

ATC C1 Sub MK2 聲音健壯、穩定、背景十足夠黑,其底噪夠低是不爭的事實。它沒有改變一對 Amphion Helium 1 的聲音個性,同時,低調地為這對小型書架式喇叭作恰到好處的低頻「補完」,完整了樂器涉及低音的樂器的全頻表現,它亦沒有改變音場的寬度與深度(因為 Helium 1 屬 Amphion 的鑑聽級揚聲器)。不能否認,我也曾為 C1 Sub MK2 匹配過其他兩聲道揚聲器,它是有能力提升聲音的結像力,以及為弱音動態加強聲線輪廓,甚至能為音場立體感並不強烈的揚聲器加強音場深度。針對匹配 Amphion Helium 1 的表現,C1 Sub MK2 為它們延伸低頻的同時,沒有添色、添味、添加,已足證它重播低頻極高精準度、能量、與實力!

C1 Sub MK2 的低頻緊緻健康,聽了多曲音樂,低音從未有軟、鬆、矇的現象,動感生猛有力,它的個性不是 HULK 的典型狂風掃落葉的誇張大能量低頻,不是美國隊長式的過度嚴肅拘謹式低頻,而是 Ironman 的靈巧、精準、有格調之餘,又能融入團隊的強中之手,表現出精密設計的低頻!

無添加的正能量

它的準,是調好後的鋼琴低頻能量與琴鍵起落的清晰度進一步提升,Rachmaninov 序曲用鋼琴敲出大金屬鐘聲的能量與氣勢,令一對書架喇叭搖身一變成為一對座地揚聲器,聲音能量飽滿中充滿層次與低頻細節,強而不霸、壯而不狂、精細而不矯扭造作,C1 Sub MK2 的正氣迫人就教我心悅誠服!

《Musica Nuda》的低音大提琴手是站著拉、彈低音大提琴,沒有把大牛筋播成粗鋼線,沒有把女聲扭曲,女主音小個子的高度與清秀明媚的女聲自然準確,沒有被矇矓化、沒有把她的高音拉下來,沒有把她歌聲的三維通透感二維化。

Pink Martini《A Retrospective》連播三曲,它的聲音能量把整個音場墊出了台型,音樂生動充滿活力,音樂教我聽得不期然隨著拍子擺動身軀!不少人熟識的《菲賣品》的嗓子沒有被變調,人聲更加穩定自然,她清甜動人的魅力不減,混音刻意加入的 Reverb 效果也順滑!《AGA GINADOLL Concert》的掌聲肉質更立體,就是敲點 Hi Hat 的聲音在 C1 Sub MK2 的地基上也更穩定,泛音也加強了延伸力。

《Tango》一碟由頭聽到尾,正如上文所說,色士風、低音大提琴、鋼琴、鼓聲也更加完整,音樂生動,奏出了生命力。其實 Quadro Nuevo 還有一張充滿味道的專輯《songs of spices》。廚師利用香料煮出滋味固然能讓人感動,音樂家對八角、丁香、芫荽……聯想出不同風格的音樂也充滿趣味,椰子在音樂中呈現的墜地聲音聯想就相當有趣,胡椒輕鬆活潑,當中的手風琴的純美感也更完整動聽,樂曲中段更有一種滋味延伸的感覺,越聽,越有趣。CD 首數個曲目的隨興感較強,然後是中樂及中亞音樂風的演繹,後半的多首曲目則帶著較濃郁的印度音樂風情,在 C1 Sub MK2 為一對小型書架喇叭加持下,把 Helium 1 這對趣緻的小書架式揚聲器在低頻延伸力的稍有不足填滿了,不徐不疾、不多不少、不矇不濃,準確補位令音樂更完整、豐富、精細!

玩 2.1 從來並非容易之事,難玩,不是指不好玩,用時間、心思、聆聽換來的滿足感,令小小的書架揚聲器變成座地揚聲器,滿足感不言而喻!

總代理:Sound Concepts Ltd.
定價:HK$33,000

珍納

有說,喜歡電影的人,是喜歡逃避現實的人.......有靚畫面,有靚聲音,藉好音樂逃避現實,不亦樂乎!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