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ers & Wilkins 是不是第一次為 600 系列推出 Anniversary Edition 或 Special Edition 呢?1995 年,B&W 第一次推出 600 系列,換言之,今年已踏入第 25 年。今次,是 B&W 首次為 600 系列推出 Anniversary Edition。
「603 不是一對入門級揚聲器,我指的不是價錢,而是其要求與表現,與預期有頗大出入。聲音告訴我,它絕對不是 683 S2 的升級版,603 是另一個層次的產品(儘管售價沒有被推高到另一層次),而它們理應是 703 S2 向下調整一級的揚聲器,亦不應以一、二萬元級的器材來匹配它們,它們可以帶給我的,遠超出其售價的表現!說白了,我認為 Bowers & Wilkins 要讓 603 踏入高燒級座地揚聲器的門檻!」兩年前,筆者文章首段已寫下如此肯定的評語!
分音器
不足兩年,B&W 竟然為 603 S2 推出新版本,推出 Anniversary Edition(以下稱 AE),為何如此之快?不諱言,600 AE 版在外形上、數據上、規格上……與 S2 分別不大。真正原因,除了因為 600系列踏入銀禧之年,600 S2 系列在過去兩年全球銷量突破百萬,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廠方指,600 S2 AE 採用第七代聲箱,其實主要升級,是分音器改用了幾個分音器元件。
603 S2 AE 在外形上的變化,是前障板以外,新增橡木飾面與櫻桃木色面(仍然保留啞光黑與啞光白飾面),還在高音的金屬部分刻上 25 周年的字樣!另一改動,是面板上的 Bowers & Wilkins 標誌由接近底板,改為佈置在低音單元對下。
雙鋁膜半球形高音
一如 702S2,603 S2 AE 版無論是靈敏度、頻應範圍、可承受功率等等數據並沒有變,高、中、低音的選用也不變。高音單元採用 25mm 雙鋁膜半球形高音,即在僅厚 30 微米的半球形振膜外圍,再加一層與半球形振膜吻合的鋁環,加強振膜的硬度同時,降低振膜因運動而可能出現的扭曲情況;還有,把盆分裂調升至 38kHz,大幅減低可聆聽的失真!振膜背後是一支控制振膜高頻能量的導管,而整支導管與聲箱退耦,聲箱的諧振亦明顯大幅降低。
Continuum 中音單元與紙盆低音單元
中音單元,仍然是 B&W 新一代 Continuum FST 中低音音盆,150mm 口徑銀光閃閃。兩個 165mm 紙盆低音單元,成本相對低而低頻表現多年來仍然是非常出色的物料。配合背板上佈滿如高爾夫球球面上的圓漥,降低氣流阻力及避免回流污染低頻效果。
音場變得更立體
「有規模、有能量、有細節、有溫度、有立體感的聲音!」由 603 S2 到 603 S2 AE 版,我的結論不變,分別,是在細的摩改升級後,加強了三組四個單元工作的控制力。由於 603 S2 在過去一段時間亦是我們的參考揚聲器之一,與它們相處日子久了,對其聲音表現也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然而,今次我亦進行了 AB 比較,事關一對 603 S2 仍然在我們的試音房內。甫開聲,聲音的結像聚焦力把本來不容易察覺到的一點點模糊帶走,同時令音場的立體感、音場深度明顯有更強的效果,人聲的咬字運氣吞吐也改善了清晰度,雖然不是天壤之別,然而,不難聽得到分別!聽《三國》(瑞鳴音樂版本,非電影版)Track 1「亂」一曲,中樂用以考機,是不錯的方向。筆者也比較多張 CD,的確,AE 版的色士風、笛、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鋼琴的琴鍵起落,還有人聲的清晰感也略勝一籌;然而《三國》一出,音場的立體感立即由貼幕深至幕後,樂器之間的距離也拉開了。
要知道中樂的高音不易播得好聽,稍為水準不夠,高音吵耳狠惡,相比之下,AE 版更強的控制力,把高音的流暢度表現得更細滑流暢,把頂點的惡感去掉,令整曲聽起來,場面、氣勢與恰到好處的肅殺感發揮得出色,令這張製作精彩的中樂錄音重播出吸引力!
低音升級
我個人認為變化較鮮明的提升,是低頻的控制力,603 S2 的低頻是濃厚豐富,甚至有一點溢出來的豐盛。要強調,雖然是較為豐盛了,但仍然調得好聽;換上 AE 版,低頻的控制力令低音的層次較豐富,低音樂器的形態也來得較鮮明,低音樂器的音色亦變得更仔細!
的確,來到 S2 這一代,廠方確實花了不少功夫把 600 系列提升至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超值層次,好聲程度比同級的別家動聽與耐聽(耐聽必須要低失真為基礎)、定價又不會比競爭對手高,甚至更便宜,再加上名牌,鐵三角的吸引力確實難以抗拒。來到 S2 AE 版,令我感覺到一位充滿內涵的人物,由 Smart Casual 換上一身剪裁貼身的意大利西裝,把他本質上儒雅的部分表現得更加分明。AE 版有沒有加價?有,603 S2 與 603 S2 AE 的差價是港幣 190 元正,反正 S2 版已成過去,以聲音升級表現而言,這等如沒有加價的所謂附加支出,令 603 S2 AE 更抵玩!
英法聯軍
今次的測試系統,沒有 Devialet,卻有同樣源自法國,設計要求與聲音表現不遑多讓的 Micromega M-One All-In-One(串流+解碼+合併機)。不能或缺的,是要配線。先配一對 inakustik 的入門 RCA 訊號線,喇叭線用日本 Tiglon MSS-DF100SP-HSE,整體表現已教我感到滿意,亦有足夠能力分辨出 S2 與 S2 AE 之別!
電流要足
不過,我認為它們的能量表現可以更佳。於是,我換上 Audio Note ISIS 喇叭線。果然,要盡情享受 603S2 AE 的可能性,一對低頻能量夠、能傳輸強電流的喇叭線相當重要。若然你的預算有限,我個人的推薦是入手德國 inakustik 的入門級喇叭線!
先聽曾經用以測試 603 S2 的《Man Of Steel》CD – ignition 一曲聽十套鼓齊發,聲音由近至遠的立體感與 S2 之間有聆聽得到的立體感之別,鼓棍與鼓的分離度以 AE 版較爽快分明,音場闊一點、能量強一點、氣勢也磅礡一點。當中,數鼓棍擊中鼓眼的動感,確實是 AE 版具備落點更準確、動力更強的表達能力。整體上,聲音能量由 S2 還微帶脂肪兼頗率性的動感,提升至層次更加豐富、沒有多餘脂肪,乾淨俐落而能量足夠的鼓聲!
控制力
音響理論中,高、中、低音要平衡才會好聲,不過,不是指三個頻段的量感要一樣多,而是低音最多、中音次之、高音最少。603 S2 在平衡表現上已不容易挑剔,而 S2 AE 則更仔細、更精準。當低頻不再呈現任何脂肪,甚至把脂肪練成了可以見得到又不誇張的微現馬甲線,那麼,你做任何類型的運動也會更加靈活自如、更加輕鬆地完成較高難度的動作。S2 AE 亦然,當低頻變得更精準,中高頻的結像力、弱音變化、高頻的清脆感、音場的立體感立即呈現眼前,的確是在眼前,因為聲音分析力在我腦海中繪出了錄音的場面、樂器的種類、定位與音色!
2V1G《第三次心動》,結他的弦線明顯來得分明,彈力清爽不鬆不矇,「聽海」一曲清新脫俗,人聲比 S2 明顯通透,歌聲的靈氣得到更自然的抒發。《Musica Nuda》,AE 版毫無疑問能夠反映出這個 2012 版的製作較為誇張,低音大提琴的能量飽滿而無鬆散跡象,整個低音大提琴的體形如錄音般略大一點,彈大牛筋滿弦的動力更鮮明,分明動感與動彈力比 S2 明顯不能同日而語!
正如 Soulnote S-3 ver.2 突然的橫空出世事出有因,S3 AE 版的出現同樣不是省油的燈,亦非只為了更吸引的外飾,而是真正考慮為其音響表現升級而面世。已購入 S2 版的不用心有戚戚,兩代之間的差距不是天壤之別,已煲煉得更成熟的 S2 其實仍然非常好聽,而 S2 AE 版,是讓準發燒友聽起來更容易觸發對聽音樂的熱血吧!
意大利風情
這刻,就是要挑戰一下 AE 版的可塑性!我換上 Unison Research Unico Due 膽石合併式擴音機,再加一對萬元級的 RCA 訊號線。追求甜美的準 603 S2 AE 玩家,這個方向錯不了,亦發揮了 AE 版的潛質。遇上了音樂感強,高音表現纖細而精緻的 Unico Due,讓 603 S2 AE 播小提琴,小提琴精緻的磨擦力纖細動人,為聆聽小提琴添上不少動人樂韻,足以教我聽得津津有味!「費加羅的婚禮」的蚊飛效果聲與拍蚊聲同樣立體,從前我不會對二萬港元以下揚聲器能表現出如此精緻與立體感的要求!
由《鬼馬五重奏 2》換上《The Perlman Sound》更精彩,不只是動作細膩入微、抑揚頓挫輕重變化多端,整個樂團的空間寬闊,空氣感的表達仍然再上一層樓。Quadro Nuevo《Tango》讓我聽得津津有味,樂器與樂器之間的距離感由AE版重播,就如調準眼鏡度數,看得更清晰、聽得更立體!值得重溫的還有 Jean-Guihen Queyras‧Alexandre Tharaud《BRAHMS》,流灑的手指舞動演奏鋼琴時把豐富的感情滲入音符之中,而琴鍵的起落有清晰分明的仔細表達!
的確,Unico Due 的低頻不濃重、更不誇張,配搭 S2 AE 的低頻表現的層次特別豐富吸引,若然你喜歡甜厚精緻好味而分析力強的音樂表現,這個組合值得推薦!
在 603 S2 以前,我認為 600 系列是真正的入門級系統,來到 603 S2 AE 版,我認為 600 系列已經可以踏入發燒的門檻,稱得上音響性與音樂性並駕齊驅的入門售價具備發燒水準的揚聲器,再加上品牌名氣,說得上是超值中的超值!
總代理:B&W Group Asia Ltd.
售價:HK$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