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ipsch Heritage Heresy IV – 現代技術下的復古精品

還記得 2017 年出版的 374 期《Hi Fi 音響》,同文珍納曾經在我們細試音室試聽過 Klipsch Heritage Heresy III LE,對於它的器材匹配寬容度,還有不挑釁音樂種類以及生猛個性給予好評。一轉眼就過了三年,Heresy 亦進化為第四代,不但更新了單元,亦改變了聲箱設計,聲音表現因此出現了明顯變化。

延續 1957 年的血脈

第一代 Heresy 於 1957 年面世,設計師是 Paul W. Klipsch,這是品牌的新嘗試:並非以放在牆角為出發點,這意味着揚聲器可能沒有牆角作低音增益,也可能放得較接近聆聽位置,號角的能量、三枚單元的銜接與相位統一,都需要仔細考慮。

當這款揚聲器發展到 Heresy III,不少技術及單元,都與 Heritage 其他型號共用,例如 Heresy III 就直接沿用 Cornwall III 的 K-107-TI 高音、K-53-TI 中音。

來到 Heresy IV,與上一代有兩個明顯變化,第一個是中音換上最新設計的 K-702 壓縮單元,振膜不是鈦,而是 Polyimide。中音號角是 K-704 Tractrix。

高音則依然是 K-107-TI 1 吋鈦膜壓縮單元,低音採用 K-28-E 12 吋複合纖維單元。

第二個重大改變,是 Heresy 首款非密封式聲箱,改用低音反射式設計,在聲箱背後較低位置,設置了反射孔,而開口部分直接取用於品牌發展多年的 Tractrix 號角,去減少空流回流引起的聲音混濁,以及氣流噪音問題,亦有助加快空氣排出速度,令低音更加清晰、更有力量。

高靈敏度

Heresy IV 的聲箱由 MDF 製造,木皮方面剛有四種,品牌官網指出,他們會為木皮進行配對。另一方面,它仍然擁有令揚聲器後傾的底座,而外型有別於上一代,亦更為細小。這個底座可以拆除,讓玩家可以將它放上腳架,但實際聆聽就會發現它沒有必要另加傳統腳架,因為音場高度完全正常,甚至不遜於大部分座地揚聲器,只有中低音一個很窄的頻段有機會出現箱聲,其餘時間是可以隱形的。假如覺得座位真的太高了,影響到音場高度,可以考慮為 Heresy IV 加厚身墊板或其他墊材,提升它的水平高度,只需 5 至 8cm 左右,應該可以應付絕大部分高身座椅,因為這款揚聲器的音場本來就夠高。

Heresy IV 的靈敏度和 Heresy III LE 一樣,是 99dB@2.83V/1m,不過數據一樣,實際卻有新改動,加入來自 Klipschorn、La Scala、Cornwall 等上級型號的經驗,設計出全新的分音器。雖然是高靈敏度,不過它的功率承受能力其實頗高,低輸出真空管器材與高輸出後級通吃,兩種玩法可以令揚聲器展現出不同面貌,所以無需困於「高靈敏度」這個框框之內,反正設計團隊亦準備了兩組喇叭線接線柱,讓你有更多選項,哪何不因應自己喜好而選擇擴音機呢?

一如同系列其他型號,Heresy IV 也是在美國設計及組裝。

不一樣的全面

試聽 Klipsch Heritage Heresy IV 的工作在尖沙嘴 HiFi Gallery 進行,聆聽空間面積與之前在中環聽 Klipschorn AK6、La Scala 時差不多。而配合的擴音機是 Unison Research Simply Italy 真空管合併機,每聲道 12W 輸出。

之前與 Klipschorn AK6、La Scala 接觸的經驗,發現兩款揚聲器遇強愈強,雖然靈敏度高,但使用細功率擴音機,會令它顯得不夠全面,甚至低音跟不上中、高音的情況。雖則 Heresy IV 的體積比兩者老大哥細小,依然擔心它比想像中大食。而一開始試音時,播放《Guitar Calling》,雖然厚暖的膽味十分討好,大音場、出色空氣感令音樂變得悅耳,不過稍欠火氣。

只不過呢,隨時間過去,大約半小時左右,聲音表現開始漸入佳境,原來問題在於不夠時間讓擴音機和揚聲器熱身。代理表示,現時這對 Heresy IV 仍算生硬,單元需要一定時間 run-in。只是,現在已經聽到它的低音量感豐富,而且跟得上中、高音,收放速度快,又有能力填滿這個空間。意味着 Heresy IV 除了氣量夠大之餘,亦明顯比上級型號更易推動。

外向,熱情

假如熱身時間不足,不但三頻同步出問題,人聲亦有機會不夠清晰,就如雙手圍住嘴巴唱歌一樣。不過,熱身過後,再聽《Chanson d’amour》(Sabine Devieilhe, Alexandre Tharaud),咬字開始變得清楚。口形的細與鋼琴的巨大,形成明顯對比。人聲提氣的穿透力強,有力量、高亢,但沒有多少壓迫感。鋼琴分量夠大,低音力水和凝聚力都足夠,音像輪廓沒有特別收緊,只是清晰度十分足夠,這種表現遠比刀削邊的音像邊緣像真得多。

換另一張人聲為主的專輯《Barbara》(Alexandre Tharaud),Heresy IV 敏銳地反映出錄音取向與之前一張專輯的分別,尤其是口形大小,這張專輯的歌手口形明顯較大,不過這只是相對而言,是櫻桃小嘴與小口形之別。鋼琴則同樣巨大、有重量感而音像清晰實在。

音樂流暢、活潑,完全不是挑骨頭,只是把音樂動聽的元素加以放大。美化是一定有的,揚聲器與擴音機一同發功,令音色變得和暖悅耳,不過仍然可以重播到不同咪高峰所錄的人聲有何差異。中音也是它最敏銳的環節。

大音場優勢

結像清晰、音場闊大又高企,有利於重播合唱團、管弦樂、和歌劇錄音。這時候,就來一張本地製作,是香港中文大學合唱團的《唱自己的歌 – 香港粵語合唱曲選》。音場夠闊,也夠深度,而且背景安靜,加上結像能力出色,有齊數人頭所需元素。天花高度理想,堂音豐富,帶點金黃色澤,女聲與鋼琴泛音交織出更甜潤的高音空氣。

來到另一張本地製作,《Mahler Symphony No.1 (arranged for Chamber Ensemble by Andrea Riderelli)》(Ensemble Omnia Hong Kong, Wilson Ng)。雖然是室樂版本,不過第一、第四樂章爆發力依然非同小可,受制於擴音機的功率,大動態是差了一口氣,不過定位、音像輪廓沒有走樣,細節也沒有霧化,已經及格有餘了。真正表現到 Heresy IV 長處是第二及第三樂章,舞曲的動感、細心經營的細緻、果斷的弓法,都一一呈現。前後立體感不俗,包括大鼓在內,各聲部都有清楚定位。大鼓雖然向下延伸不算太強,只是形體夠大、夠凝聚,已經有少許超出預期了。

舊瓶新酒

雖然比 Klipschorn AK6、La Scala 易推得多,不過 Heresy IV 有三個特點,與兩位大哥相同,就是播甚麼都悅耳、擁有搖滾的心、復古但有齊現代音響元素。

Heresy IV 個性外向,毫不含蓄,重播 Muse、Kings of Leon、Bryan Adams 等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搖滾樂,都是熱力四射。低音結實有力,打心口力度剛好。電結他與人聲沒有打磨圓滑,粗獷、火氣、高亢甚至少許尖銳,都沒有變質。再加上揚聲器本身可以開得大聲亦沒有半點吵耳,自然令人慢慢增加音量,愈聽愈興奮。假如換成大功率擴音機,能量也許可以媲美 PA 揚聲器。

Heresy IV 的外型和設計套路是舊瓶,然而聲音分析力、定位、速度等等,都是現代新酒。

總代理:昇和影音有限公司
零售價:HK$$25,800

Archimedes

音響、音樂、耳機、電影、奇幻文學、汽車、鐘錶、葡萄酒...男人喜歡的玩物,幾乎全部上癮,奈何物慾無窮而金錢有限,只好努力工作、再工作、還是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