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Channel Classics 的專輯開始接觸 Grimm Audio,到 LS1be + LS1s-dmf 揚聲器,然後是現時長駐本刊的 CC1 v2時鐘,對於這個品牌的好感度一直提升。但依然有一個產品範疇,仍舊未能一試,就是線材。
作為 Studio monitors、線材的長期用家,自然明白這類產品在 HiFi 市場不易推廣。不過 Grimm Audio 的時鐘是一個突破點,作為單件又全面的補品,容易融入不同音響系統之中。現在,這個「突破點」需要再加多一項產品:SQM 訊號線。
Grimm Audio 是一家由學者主導的公司,與 Hi Fi 品牌有根本分別,而這個分別在於,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如何調聲、如何討好音樂愛好者、如何令音樂播得更好聽,只求準確地進行 AD、DA 及重播。
這個品牌由信守科學的人所成立,Grimm Audio 產品是他們的科研成果。就算是線材,也是先確立原理,再考慮如何實踐。SQM 訊號線的產品介紹之中,就提及到甚麼才是模擬訊號線的基本原則。
原則上,要創造最好的訊號線,需要同時朝着兩個方向發展,就是將盡可能降低咪高峰效應,同時盡量加強屏蔽。SQM 正是朝着這兩個方向進行研究。當中提及,他們特意增加線材結構的緊密程度,從而減少摩擦而產生的噪音。結構上沒有虛位,亦有利於降低咪高峰效應。
本刊創辦人雷明先生所寫的《Hi Fi 基礎談 四十五:綫篇(四)》(全文已上載至 hifireview.com.hk),提到「電勢在電綫裏運輸,是必然產生振動、熱能、磁電場、幅射波⋯熱能是電子與綫皮及(多股)綫芯互相摩擦產生,是一種損耗」
Grimm Audio 為了對抗這種振動做成的摩擦力,在 SQM 的導體與屏蔽層之間,是一層包含碳元素物料。屏蔽層方面,廠方指出 SQM 所用的屏蔽網十分緊密,編織結構不留空隙之餘,亦需要將碳元素物料層緊密地包裹。
線材構造是基於「star-quad」(四股導體對稱絞繞)再作改良,其中一個重點是強化磁場屏蔽效能。廠方把這個改良版結構命名為「Star Quad Master」。
官方的產品介紹中,除了提到 SQM 的分析力更勝專業系列的 TRP 訊號線、音場更立體之外,亦提及它聲音「自然」。這種表現令人想起 Grimm Audio 的 LS1 系列揚聲器。他們的揚聲器雖然是 Monitor,但並非銳化枝節、方便製作人查找問題的「工作聲」,反而是自然地表達出這超卓分析力,沒有特意強調某一部分,只是將所有訊息非常平均地放大,包括一般情況下難以達成的低音分析力。
之前試聽兩款 Grimm Audio 的揚聲器,最深印象除了「準確」之外,還有那質量並重的低音,在量感、下潛同樣出色之下,展現出不少從未如此清晰、甚至未聽過的低至超低音訊息,而且層次變化非常清晰而自然,有權威感又有說服力。
SQM 訊號線的低音分析力實在出色,而且是量感和層次兼備。它明明只是一對訊號線,其低音表現卻令人聯想到 LS1 系列 DSP 揚聲器,這是 SQM 最吸引的地方。「古語」有云千金難買靚低音,以往要令低音展現出色分析力,往往需
要減少一定量感;如要兩者兼備,器材價格不可能太低,更要配搭、擺位得宜。然而,這款訊號線並不昂貴,卻可以做到一定效果,去提升低音的質、量,這就是 SQM 超值的原因之一。
坦白說,單純是低音出色,其實不足以成為出色線材,更不會是 Best Buy,但 SQM 這種分析力和量感並重的優點,其實不限於低音,是全頻都有一致表現。
要平實地重播到錄音內容,令各種樂器的音色都得以展現,適當地去除各種華麗、飄逸和甜美,令聽感滿有真實感。這種器材、線材有市場上一直存在,但它們其實只是「平實」,把所有錄音都播得「中性」,這種「中性」是一種個性和音色,而不是真正的「如實」。
SQM 訊號線和 Grimm Audio 揚聲器一樣,不是減少泛音和音色,而是錄音有甚麼就直接播出來,假如一支小提琴在教堂錄音,那麼堂音多、泛音有甜味、整體有飄逸感,是正常的吧?SQM 就是直說直話的真正中性,不加亦不減。
這種不加不減,不止在音色方面,聲音能量亦然,可以聽到傳輸損耗微乎其微,而且是全頻一致,量感、分析力和速度,並無哪一個頻段特別出色,是全部都取得高分數。
SQM 這種表現,已經超出 studio 線材的標準,用在 Hi Fi 系統內亦不成問題,重點在於它不會扭曲音色嘛。這種線材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
能夠減少音染源頭,在調聲時需要考慮的環節因而減少,日後想改變口味,都只會優先換走有明顯個性、色彩的組件,而不是 SQM。
總代理:方浪音響
零售價:HK$4,400(XLR / 1M)、HK$4,900(RCA / 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