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aide Tunami Terzo RR + XX V2 – 全新拉銅技術帶來驚喜!

半年前收到Oyaide Black Mamba-Σ V2電源線後,它就一直肩負供電至Universal Player的參考電源線(「視聽空間」)。新版V2之所以能夠明顯拋離上一代的表現,因為Oyaide決定與Sanshu Electric(三洲電線)合作開發屬於自家品牌的純銅導體 – 102 SSC。

DSC_0229_web version

精工冶煉

Oyaide新一代發燒線的焦點就是102 SSC這款導體。在屏蔽、絕緣設計以外,對聲音具備真正影響力的正是導體的材料,當中包含導體的純度、拉線品質和結構排列。

為了這款招牌導體,廠方保證不用人工鑽石模具,而引入天然鑽石模具進行拉線工序。

原料的純度非常重要,廠方認為純原料才是製作發燒線的最重要元素,即是不含任何回收銅(俗稱處女銅)的純銅原料。過程是先將處女銅以複雜的工序拉製成8mm直徑的銅枝,然後再分階段把桐枝逐漸拉製成1mm直徑的銅線。

這套模具的精密之處,是可以令整條銅線的直徑讓誤差值保持於+/-1µm內(日本傳統拉銅枝要求的直徑準確度為+/-8µm),也是現時全球最精密細緻的拉銅枝技術。

compare_1
把完整銅線放大2000倍後,可見一般銅導體(左)表面,與102 SSC銅導體(右)表面的分別。

為何不直接把原料拉成1mm,而要分多階段式呢?這是由於銅在拉製過程中會因負重驟降而造成損傷,就如人體體重突然暴跌會引發疾病,分階段拉製同時避免銅的表面產生大量氧化現象。為了確保冶煉質素,整個製作過程也在日本進行。

加上打磨

用顯微鏡細看,便可以知道在拉製銅線的過程中,會令導體表面凹凸不平,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氧化物與雜質,於是,過程中會使用酸性液體清洗雜質。問題是這方法不能徹底清除這些異化物,故此Oyaide想到在拉製過程中以特殊機器為銅線進行拋光處理。在拉製銅枝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退火程序,退火的溫度與時間必須講究,廠方經過反覆測試後,令導體的導電率貼近極限的102.3%IACS要求,而其產品的102之名,亦有此而來。至於SSC,就是Super Surface Copper的簡稱。

compare_2
(左)一般銅導體經過酸性液體清洗後的表面。(右)102 SSC銅導體經過酸性液體清洗,再加機械拋光後的表面。

排列結構

102 SSC的另一特色是採用名為3E的專利結構進行導體排列,3E也就是指利用三種不同直徑的銅枝整合排列來保持最少銅線與銅線之間的空隙和最高的排列密度,這才可以保持訊號最準確的傳導能力。

プリント
Oyaide的3E專利技術

導體特質

使用102 SSC導體製作的電源線效果非常直接,結象有鮮明的聚焦力,聲音通透清細,立體感強,個性爽快分明,不加染,對聲與畫也有非常正面的提升。這點在測試Black Mamba-Σ V2時已經可以肯定。

今次筆者手上有兩對Tunami Terzo V2訊號線,一對是平衡線XX,另一對是RCA線RR。

筆者當然偏心XX版本,原因之一,是兩端插頭上各有一顆拋光切割的閃石(紅或藍),看起來獨特別緻之外,也成為了Oyaide新一代訊號線的設計標記。更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其表現!

DSC_0233_web versionDSC_0242_web version

初體驗

筆者把102 SSC連接Luxman X-05u SACD機與Octave V 80SE膽合併機驅動一對PMC Twenty‧22書架揚聲器。

其實整個配搭中,Luxman與Octave其實擁有相同性格,聲音銳利仔細,講求分析力點滴分明,故此線材的特性可謂一聽了然,只要我把稍有輝度的線材(電源線或訊號線)接入其中,那種光輝感便會「凸顯」出來。還有,若然發燒線有任何過度過份沉厚、過度溫暖或有任何鬆軟的特質,也很容易分辨出來。

Run-in平衡線時,我先用Genelec 8040A有源揚聲器。要知道這個品牌的鑑聽喇叭無色無味高純度。從8040A中,筆者先領略Tunami Terzo XX V2的聲音底子。

初試啼聲,筆者先感覺到這對平衡線並沒有改變Genelec這個鑑聽牌子的性格,而且把Genelec高分析力、高結象力、立體感強的特質發揮得更好,結他的弦聲粗幼更加分明,電子樂器的起落動態不僅更加快速,兩極變化也再拉闊一點。

人聲、電子樂器的彈力、拉力、活潑動感有增無減。換上XX前,我認為之前所用的平衡線連貫感不夠強,也略覺生硬,而XX把這些弱點撫平了,音樂來得流暢細滑。

DSC_1694_web size

正場

將測試場地移師回本社細試音房,XX的優點非常明顯,我還斗膽用上一款貴他三倍多,同樣走快、爽、高分析力的平衡線一試分別。

我會說,XX根本沒有遜色之處,更勝一籌的是其高音表現,空氣流動感更強,那份向上延伸的幅度闊,空氣感通透流動,金屬樂器的反應變速細緻敏捷中保持著優美的圓潤感,不帶任何尖聲惡氣,聲音結象份外分明。

再由David Fray用十指解構舒伯特的感情,部分中,我認為XX的銳利結象力絕對高清,琴鍵起來鏗鏘有層次,起落幅度有如用眼睛看得到一般。

Peter, Paul & Mary 「In These Time」聽過的次數肯定不少,三人的位置高低、三人的遠近鮮有如此清晰的定位。XX沒有柔化、軟化、過尖、過硬、過厚、過暖、鬆矇、模糊的感覺。

明顯,它不屬調音發燒線之別,而是一款把音樂應有細節、場面、深度、樂器特質、錄音品質盡情發揮出來的訊號線,具備鑑聽特質的入門線。

DSC_1685_web size

點、線、面、體

筆者在整個組合中的首個動作,其實是把慣用接Luxman的電源線換上Black Mamba-Σ V2,由於此線也是用102 SSC導體。

此刻,明顯去掉了原先過份的高頻輝度,102SSC電源線+102 SSC訊號線的效果,是把整套系統的立體感發揮出相輔相承的優點,令細節更加清晰分明,不同錄音的遠近、舞台深闊或錄音音像的大小,也有更仔細豐富的描述,整幅由聲音構成的畫面更加仔細完整。

重播小提琴,XX讓我體驗到小提琴的弓與弦接觸點與面更加清晰,拉抹形態仔細,弓與弦的接觸面闊與窄也清清楚楚,琴音的體形立體全面,換用XX後,有聽不回頭之感。難得是它不會只講分析力而缺乏聽樂要求的連貫性,恰度的泛音,帶音樂感之餘,令聲音帶著通透清明的優越感。

DSC_1672_web size

播錄音平凡一點的Eason「準備中」,抽鼓又緊又銳利,勁度與深度,還有細節的豐富度,又可以重新把CD由頭至尾播一次!

我喜歡XX對人聲、對樂器聲沒有自己的一套,也就是不加染,不渲染。人聲的感情來自它把人聲的細節盡情表達,注意口形,重視呼吸吞吐清晰感,對細節有一絲不苟的精神,令歌手的口形,甚至頭顱的大小遠近描繪得更加有力,而非加暖加厚來令聲音變得動聽。

聽Blue Note,手鼓的鼓皮動彈有力,體形分明,鼓皮厚薄也清清楚楚,色士風沒有鬆開、肥大、模糊的弱點,大提琴的牛筋夠厚之餘動彈有力。

DSC_1679_web size

最後,我把選曲一隻一隻重播比較XX與RR的分別。除了音壓之別外,只有丁點動態分別,若然不作AB比較,大概不能聽得出音壓之外的分別。

不諱言,XX與RR的實力與售價明顯不成正比,一萬元線下,追求高平衡度與高分析力,不以調音為目的,筆者暫時未聽過比它趣值的選擇,誠意向讀者推薦Oyaide XX/RR訊號線!

代理:先聲音響有限公司

Tunami Terzo RR V2 (RCA):1m-$1,850/1.3m-$2,000 /1.5m-$2,150

Tunami Terzo XX V2 (XLR):1m-$ 2,350/1.3m-$2,500/1.5m-$2,650

珍納

有說,喜歡電影的人,是喜歡逃避現實的人.......有靚畫面,有靚聲音,藉好音樂逃避現實,不亦樂乎!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