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本箏來玩《哥德堡變奏曲》,有趣吧?說起本曲,難免想起顧爾德那兩個經典版本。原來這張唱片的源起都跟顧爾德有關:日本演奏家 Mieko Miyazaki 在學習時期,因父親的推介而聽了顧爾德 1981 年灌錄的版本,從此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直到 2002 年,她開始嘗試改編第一首變奏曲。2005 年前往法國發展,經常跟不同音樂家作跨界演出。
2017 年,她終於完成全套 32 首的改編並推出專輯,佩服這種熱情和堅持。
改編是一大難題。日本箏只有十三條弦,因此只能保留樂曲的主旋律,無奈犧牲掉部分音符。日本箏是用五聲音階,而不是西方音階;Mieko Miyazaki 的解決方法是以左手改變弦線長度,使樂器能奏出半音。 初聽日本箏版的《哥德堡變奏曲》,感覺有點像豎琴,但沒有那種「夢幻」的特質。日本箏的延音效果大大改變了樂曲的氛圍,是另一種意趣。第 15 與 21 變奏,她用上低音日本箏,加強低音效果,延音效果更強了,令音樂聽起來格外陰沉。(Continuo Classics CC 777.727)文|洪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