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Home
  • News
  • Review
    • CAS
    • Desktop Audio
    • Head-Fi
    • Hi-Fi
    • Home Theater
  • Music & Movie
    • Music
    • Movie
  • Column
    • 初哥看天下
    • 珍納的光影世界
    • River’s Column
  • About
Personal Audio by HiFi Review

Tag: Quad

Hi-Fi

Magnepan MG .7 – 有限空間玩出大畫面

28/05/2016 • River
CAS, Hi-Fi, Review

audiolab 8300CD + 8300A – 英倫樂韻新風範

21/04/2016 • 珍納

Facebook

更多

大熱

  • 【DAP 界金磚、黑磚】 傳奇品牌的後發先至 SONY NW-WM1A、NW-WM1Z
  • YCbCr / RGB?4:2:0 / 4:4:4 ?到底是什麼來的 ?
  • 專訪 SPEAR Labs 創辦人 Dale Lott - 從新出發,創造出有別以往的新聲音
  • Sennheiser IE 40 Pro - 千元級頭號殺手
  • Onkyo TX-RZ840 及 TX-RZ740 兩款 AV 擴音機推出市場
  • Sony NW-A100TPS 經典重現,追加 NW-A105 和 NW-ZX507 繼續「隨身聽」及 WI-1000X M2 全新 neckband 無線降噪入耳式耳機!
  • Sony WF-1000XM3 VS Cambridge Audio Melomania 1 - 真無線耳機對決
  • Cambridge Audio Melomania 1 - 聰明程度緊貼 AirPods 的真無線耳機
【沒有實質進步就不會轉款 -- Simaudio MOON 700i v2 合併式擴音機】

改得太低調
數碼產品之所以「容易」推廣,是因為數據清晰,大眾對於實際數字的接受程度,遠高於理解較為虛無的文字。畢竟大家一直所受的教育,都以訓練左腦為主,對於抽象概念,包括音色、音質、使用體驗等等,自然較為抗拒。
試音報告

Simaudio MOON 700i v2 對於市務部門來說,並不是一款容易推廣的產品,因為它依然是全模擬合併機,沒有趕潮流加入DAC,亦沒有唱頭放大線路,專心做好合併機工作,亦合乎第一代面世時,廠方稱「這是一台終極合併機」這一說法。

來到第二代,也許是設計團隊沒有和市務部好好溝通?還是有人偷懶呢?(奸笑)怎麼官方資料上沒有指出第二代改良了甚麼?好吧,鑑於 Simaudio 是一家獨特公司,或許直接稱他們老闆控制慾旺盛更為準確,亦對產品品質有嚴謹要求,他們不但訂製功率管,亦於 2010 年之前,已擁有多台精確度極高的 CNC 銑床 ...... 從廠方公開的少量資料中,尋找 v2 版本與第一代不同之處。v2比第一代重了 1kg;兩個世代的頻率響應同樣為10Hz-100kHz,不過第一代的指標是 +0/-3dB,v2 變成更嚴謹的 +0/-0.1dB;兩個版本同樣設有兩大一小的環型變壓器,大的一對變壓器,在 v2 版本各自增加了一個金屬屏蔽罩;機腳由釘腳加釘墊,改為平底的金屬腳;換了一個更好手感的遙控器。
查找資料時,看到 v2 似乎改用 WBT 另一款接線柱,官方網站內的相片似是 WBT-0763 或 WBT-0730.11(難以分辨),另一方面,送測的那台 v2 又用上  WBT-0735 或 WBT-0765。然而繼續尋找資料時,又發現 v1 亦有不同相片顯示採用過上述兩種喇叭線接線柱,加上機身沒有加以說明(情況和兩代 MOON Neo ACE 一樣),唯有和代理直接購買,以確保自己買到的是第二代吧。
不變的則有設計思維,那就是全對稱鏡像式線路布局。新舊版本的每聲道功率輸出同樣為 175W(8Ω)、350W(4Ω),首 5W 是 Class A;採用  Lynx 技術,不是 global feedback,只用局部回授;每組輸入有 ±10dB 增益調整;當然,還是使用品牌特別訂製的功率管。

層層疊與密不透風都得
《Giovanni Gabrieli: Berliner Dom - Music for Brass & Organ》難播的地方,是柏林大教堂內的大量堂音之下,都要將管風琴與銅管的發聲點交代得清楚,又不可失去空氣感,亦要將兩種大小懸殊的樂器,表達出它們的體形及發聲的對比,700i v2 在這方面做得出色。 《Interstellar》電影原聲大碟的管風琴是另一回事,這張唱片重視的是浩翰感與張力,700i v2 亦有能力做到密不透風的音場與巨大能量。一台合併機加一對窄身三單元揚聲器,做到如此氣量,而且仍然遊刃有餘,實在不簡單。

接下來是 L'Arpeggiata的《Mediterraneo》專輯,樂團的錄音總是色彩瑰麗,700i v2 既能夠將這項特色呈現,又沒有加料。音場透視感十分出色,輕鬆聽到不同樂器的大小及位置,前後距離都一清二楚。聲音正直、高密度,變化亦多,尤其是魯特琴的指法,就非常清晰,無需做作、放大,都可以令人聽得出演奏者的技巧及投入感。
(阿基米德)

詳盡評測報告,盡在第 402 期《Hi Fi Review》
MOON by Simaudio #Simaudio #Moon #MOON700iv2 #IntegratedAmplifiers #合併機 Asia Theatre Central #HiFi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騷動心靈 -- soulution 325 + 311 前、後級擴音機】

播完了最後一隻試音碟。
叮噹:「It just captured my soul!老總,終於明白正午時你為什麼會完全留意不到門鈴了……」
毒癡:「石機竟然出到這種聲,我以為發緊夢!」
老總:「唔……我認為這套 soulution 325+311 前後級,足以打破音響界一些固有的看法……」 三極管人聲
時間回到正午 12 時多。毒癡叮噹在總壇門口按了多次門鈴,老總也沒應門。
裏面隱約傳出樂聲。大抵在煲機吧。叮噹連忙打電話給老總。
不一會,老總匆匆從大房跑出來開門:「剛才被音樂 massage 着,太舒暢了,沒留意到門鈴聲,不好意思啊!」
看着老總臉上滿足的笑容,毒癡叮噹不禁狐疑:今天試音的主角瑞士 soulution 325+311 前後級究竟有何厲害,可以令老總聽音樂投入到連門鐘也充耳不聞?
老總一邊走進大房,一邊介紹:「325+311 是 soulution 最新款的入門前後級,325 前級雖附平衡輸入輸出,但其實是單端設計。311 立體聲後級屬 A 類放大,每邊 140W,峰值電流達到 30A。特別要注意是前後級均採用廠方獨門的交換式電源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供電。」 經過一輪配搭後,決定今天和 soulution 合作的手足,有駐場的 B&W 802D3 和 AA CD 轉盤 / DAC 組合,線材是 Inakustik NF-1204 air XLR 訊號線兩對、Analysis Plus Oval 2 MK2 前後級電源線和 Inakustik LS-1204 air 喇叭線。
打頭陣的是 Nicki Parrot/Byron Stripling的《Stompin' At The Savoy》。第一軌 “It Ain't Necessarily So",一開聲已有驚喜:小號嘹亮,帶有一種微暖的金黃光澤;音符之間的滑動,流暢連綿中輕帶金屬摩擦感;高音的穿透力,強而不猛,勁而不飈。牛筋則肥瘦適中夠「彈耳」,彈撥的力量毫不鬆散非常集中 ...... 交換式電源大平反
老總:「唔……我認為這套 soulution 325+311 前後級,足以打破音響界一些固有的看法。相信廠方有金耳朵協助校聲,因此這套機的聲音,明顯比其舊機種進步,聽感十分悅耳自然,充滿人情味,可以為交換式電源擴音機平反。 「此外,311 後級的阻尼系數超過 5000,超越市面大部分後級,把大房 B&W 的低音單元控制得十分理想:低音反應敏捷、層次分明、厚度適中。不過配搭上要注意,這類高阻尼系數的後級,若配搭某些密閉音箱設計的氣墊式低
音喇叭,低音就可能會收得過分乾淨,略欠餘韻墊底。這套前後級的力水亦充足,相當爆得,相信這與機內備有重料濾波電容陣大水塘,不無關係。」 毒癡:「High end 機種用交換式電源,是頗富爭議性的。發燒友多認為它乾淨清晰有餘,韻味情感不足。但作為交換式電源石機,這套 soulution 簡直有如喬裝的優質三極管膽機,高中音通透幼細,柔韌流暢;論甜美和暖意,或許稍遜於三極管,但這反而突顯 soulution 較為原音中性,讓發燒友更容易按個人口味,在配線和輔件上花心思校聲。事實上在試音的配搭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套機對不同線材的反應特別敏感,開聲不消十秒已經聽出分別。
「此機甚具味道,但絕非來自糖衣音色,而是其細緻的微動態表現,這包括準確拿捏到強弱音的起伏變化和速度的徐疾有致,而且因為有足夠的泛音尾韻和弱音殘響,能造成新音剛至而前音餘韻未了,於是加強了音符間的連貫纏綿,所以不論表達樂意的激昂奔放,還是柔情優雅,都能得心應手。 「部分採用交換式電源的原子粒機,每每被詬病為低音厚度不足,下潛不深;但今天這套 soulution 和大房系統配搭出的效果,低音的質和量都非常平均,曾經中途換上力量型的線材進補,soulution 亦能馬上反映出來:低音更飽滿有力、厚重深潛。平心而論,某些跟 311 輸出功率相若,價位高但用傳統電源牛的巨無霸後級,低音的確更雄渾威猛,爆棚時更地動山搖,但這類機種又很少能夠做到 311 這麼優異的低音層次和收放速度。」 老總補充:「另一項要平反的,就是很多發燒友容易『以價論聲』。要知道瑞士 high end 機的價格一向偏高,但這套瑞士 soulution 前後級加起來才十多萬,聲音質素卻跟不少更昂貴的前後級不遑多讓,某些地方更有超越之勢,絕對是性價比高,抵玩到極!」
(毒癡 x 叮噹)

詳盡評測報告,盡在第 402 期《Hi Fi Review》
soulution #soulution #soulution_325 #soulution_311 #Swiss #Hi_End #PreAmp #PowerAmp #瑞士 #高級音響 #前級 #前置 #後級 #功放 Wise Sound Supplie #HiEndAudio #HiFi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視覺與聲音藝術的融合 - Quadraspire X-Reference 特別版發燒架】

發燒架通常不美觀,美觀的,聲音表現不一定理想!早已被英國 Quadraspire 發燒架設計所吸引,卻不知聲音表現如何!今次可謂「恨」到了,在我面前,是 X-Referece 頂級發燒架系列的特別版。其實 Quadraspire 發燒架非常易認,具標誌性的設計特色是承板的前及左右三邊呈內弧設計,視覺上散發著優雅感。 「竹」為設計主元素
 X-Reference 是頂級發燒架系列,外形結構特別複雜,承機板選用「竹」為材料,並在板面內開出多條幼長的開孔。與 SVT 的分別,是承機板的四角不是直接鎖在支柱上,而是要鎖入四顆銅製釘腳;承機板下,是一個長方內框,四角如四翼向外伸延的承板架,四翼上有四個孔供放銅製釘墊墊著承機板,支柱貫穿承板四翼末端。X-Reference 基本版的支架配上竹管形「黑色實心鋁柱」。 至於特別版,是為承機板與承板架表面加上 3M 塗層吸收諧振。另外,換上更粗壯、經過拋光處理、兩端經過斜面立體打磨的「銀色實心鋁柱」。心水清的發燒友大概會明白,X-Reference 與特別版的售價無疑會較高!

黑色支柱組合
 甫開聲,已發現 Quadraspire 是個性屬於活潑爽朗、陽光感強的類型,更有生龍活虎的生命力。以 X-Reference 的身價而言,它的能力當然比中價發燒架擁有更強的處理諧振能力。最鮮明的提升,是升級後立即享受到音場的深闊度更自然地向左右兩側延伸、拉高、深入後牆,將音場撐闊、撐高、撐深,同時把音場內的細節、動態、質感完整地重現出來,同時,令音場畫面中的細節聚焦、仔細、清晰、立體、動感,它沒有令感情分流失,而是讓感情發揮更自然與多變,在細膩的聲音層次中,並沒有冰冷感。在我面前的音場,就如眼鏡由百餘度校正至零度,又或者說,音場畫面由 Full HD 升級至 4K UHD,再加上如把 16:9 的投影幕升級至 150 吋幕面更高的 2.35:1 幕!  X-Reference 處理諧振的能力,亦可以透過兩極動態與微動態明顯升級的聆聽享受證明。低音提琴與鋼琴低音鍵的低頻潛得更深、彈力更爽與韌,擦弦聲的微細磨擦的弱音動態鮮明生動,彈琴由指法以至感情表達也點滴無遺,音場立體感更深,令情緒相對平淡的音樂,也特別動聽。Peter, Paul & Mary《In These Times》是一張有趣的試音 CD,三人的定位會經常因擺位、換線、換機、換配件而出現明顯偏差,X-Reference 就是把那些偏差拉回正確位置,讓更分明清晰的結像、更細滑而變化多端的人聲呈現出來。除了聲音結像分明清晰、動力生猛,重新歸還小舞台給這三位歌手,結像定位合理地升高了。X-Reference 的聲音不會加強低頻的厚度、濃度或脂肪,而是加強了中低頻的層次、細節與舞台立體感。與中階發燒架相同音量下,《Händel goes wild》細細碎碎的敲擊及抱搖樂器的聲音在較低音量下由隱隱約約,提升至清清楚楚,各式提琴、古鍵琴的聲音動態巨細無遺。

升級版
 換上銀色升級版實心鋁柱及釘腳,聲音個性並沒有改變,個性保持精神奕奕。不同的,是有如由充滿活力、氣力、動力、躍動感的青年,變成成熟穩重,有質感、力量、能量、穩定、有氣勢、有壓場感的中年。升級銀柱與銀釘腳後,整個音場畫面又如師父級的穩健馬步,那份閑定的功架明顯更有壓場氣勢。要更形像化,是聽擊鼓,鼓棍明顯粗了一圈、擊力更猛、鼓皮的衝程動作更大,低頻更深、更彈、更猛、更快;擦弦細節更豐富兼更精細,那種立體感是可以在腦袋裡呈現彈出灰塵的想像。每一粒音的質感更加飽滿有力,不是加厚加肉,而是穩定。每粒聲音的立體感與音場深闊的立體感進一步延伸,《Musica Nuda》中,Petra Magoni 的演出更見秀氣與靈氣,嗓音的變化更加仔細、層次也更加豐富,低音提琴的彈力更加強而有力!

發燒架的實力,讓我覺得萬多元一層也是物有所值!
(文俊)

詳盡評測報告,盡在第 402 期《Hi Fi Review》

#Quadraspire #竹 #bamboo #實心鋁柱 #3M #銅釘 #升級 #英國 #發燒架  #HiF架 #HiFi_Racks Vigor Audio #AccusticArt #GrimmAudio #HiFi #HiEndAudio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PMC fact.8 Signature 值得長線投資】

旗艦技術轉移
新一代 fact 系現役成員只三位,繼旗艦 fact.fenestria 之後,fact.8 Signature 及 fact.12 Signature 於今年慕尼黑音展上首度公開亮相,數月後亦已抵港。見過實物並了解過技術規格後,人們不禁要問,兩代有分別嗎?從外觀及基礎的技術規格數字去睇,確實睇不出分別,分別其實在從外看不見的內臟及聽得見的聲音表現。

從研發旗艦 fact.fenestria 的經驗中,他們取得靈感去改良 fact 系的原有型號,將旗艦之相關技術轉移到 face.8、fact.12 身上,重點在於重新設計分音器。PMC 的工程師於研發 fact.fenestria 的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測量及振動分析,對工程樣板中所有非音樂振動源有更詳細了解。最終,這些研究有助他們研發出突破性的吸振及消振技術,並整合到新設計中,也就構成了如今 fact Signature 版分音器的設計基礎。這些廣泛的分析調查,主要集中在分音器及各個組件,以減少有害共振,力求只保留關乎音樂的振動能量為目的。例如研究結論中清楚指出,振動會對如分音頻器中電容器的性能產生負面影響,故在 fact Signature 版那分音器的軍用級玻璃纖維電路板上,各零件的佈置及用料,均明顯經過重新規劃及揀選,不單避振更減低相互干擾。並緊隨 fenestria 改用質素居世界領先地位的英國電容器及德國無感電阻器,那些電容器更具有專門針對消除內部微振動之設計,從而增強 fact Signature 版的音樂感。

不礙眼亦相當好擺
舊版的 fact 系備有四種真木皮飾面,再加上鍍鉻的金屬腳座,如今的 fact Signature 則一改玩法,玩簡約時尚,只供應絲白 White Silk 或金屬粉石墨 Metallic Graphite 兩種飾面處理,金屬腳座則改以拉絲表面處理。這有如在聲箱兩側橫生出來,鑲嵌入箱身中的扁身鋼條腳座,大大增強這窄而深聲箱的抓地能力之同時,亦可以話從細節入手去加強其外觀的精品味及入屋指數。

其實,窄身、修長的造型,不礙眼亦相當好擺,觀感上已有利於令家庭成員接受之同時,窄窄的前障板及聲箱亦有利於聲音擴散,營造闊又深的音響畫面。另外,用家必須一試背板上那高頻或低頻的增益/衰減裝置,因應不同房間的聲學特性(高、低音的反射或吸收情況)去善用這功能。  然而,fact.8 Signature 在本社大房演出時,並無增減高頻或低頻的需要,只因我們這裡的聲學反應相當平衡,只需簡單地擺開,跟聆聽點呈近乎等邊三角,並拗入至前障板正正面向聆聽點即成,即有深闊得來均勻的音響畫面。

驟耳 vs 深入
驟耳聽,至突出者是音場深度的透視感,以及低音量感、下潛力及線條俱存。前者就是優質單元加上窄箱、窄前障板之功,後者就當然係那 3 米長的三段式 ATL 傳輸線負載管道之功。播出《Four Drummers Drumming》中的〈Seven Dreams In Seven Four〉各式大、小的鼓、銅鈸、敲擊、吹管樂器,寬闊、寬鬆且有前有後地擺開,並構築出虛擬空間的深度及透視感,以及兩側向前伸展們半環繞包圍感。引子上大銅鈸的中低音至低音逼力、低頻能量擴散的動感,大、小鼓的韌勁,銅敲擊的細絮飄渺感,一一不缺。

深入去聽,整體表現明顯較舊版少沙石、少毛噪,較舊版更能反映擴音機的個性,亦即說,轉換配器的反應、差別更明確,換機校聲的效益就更明顯。就如我將之配合 Sim Audio 700i V2 合併機開聲,聲音來得淡定中帶微暖,《Audio Compass‧音響羅盤 2016》中,Anne-Sophie Mutter 的《Massenet‧Meditation 沉思曲》,豐富的變化及色彩、多變的線條俱存,情緒的起伏感明確之同時帶溫度。改以老金C-3850 / P-7300前後級,則明顯有勁、有氣勢得來和味,播出 Riccardo Chailly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演奏《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定音鼓、全體絃樂及部份銅、木管,勁度加氣勢流暢地送到我面前,宏大又踏實的場面。長笛、雙簧管及巴松管等,悅耳中帶光澤中且充滿生命力,最強音處與最弱音處的動態對比大而動人,一大個見電影感的音樂大畫面。

再試以一對 Dignity Audio 單聲道 300B 膽後推動,夾得來!活生又人性,關淑怡重新演譯自己的歌《Psychoacoustics》,全真音樂器伴奏下的〈繾綣星光下〉,令我憶起當年(1993 年)原演譯的動人又透心是何等之精彩。新演譯依然透心之餘,沒有了那份青澀味,卻換上一種有經歷的感覺,絕非唏噓,而係放鬆、看透的感覺,不一樣的透心、感人!中大合唱團《唱自己的歌》中的〈狂潮〉,男女混聲合唱的對比立體而諧和,演譯出懷緬過去,在悲喜之間的起承轉合。 (陳海川)

詳盡評測報告,盡在第 402 期《Hi Fi Review》
PMC Speakers #fact #fact8Signature  #PMC  #Long_term_investment #ATL #FloorStandSpeakers #HiFi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煮酒論英雄.Audio Note Meishu Line 300B Tonmeister 膽合併機 ‧AN-E/SPe HE 喇叭】 《雋永的‧就是音樂加享受》(陳海川)

有人話 Audio Note 的產品平民化!亦有人話 Audio Note 的產品貴族化!難道有人講大話?不!只係大家未有釐清前提、所指的產品及講話人的條件(消費能力)。故,如明確指出 Audio Note 的 Zero 系屬平民化,又或指 M9、M10 前級、Ongaku 功放等屬貴族化,那就了然不過,亦想必無人異議。至於本篇主角 Meishu Line 300B Tonmeister 膽合併機及AN-E/SPe HE 喇叭,以發燒級消費衡量,合併機加喇叭,十多不到二十萬,該是群眾基礎相當厚的中產入門消費。然而,如要從聲音表現去分類,第一個在腦際間浮現,且歷久不散的形容詞係「雋永」! 配置及調校  熟悉 Audio Note 產品的皆知道,他們的消費向來豐儉隨意,旗下合併機一類,既有大眾化、入門層級的 Zero,亦有 Top-End 級的 Ongaku。本篇主角之一的 Meishu Line 300B Tonmeister,份屬頂級對下一級之產品,於 Meishu Tonmeister 一系之間,再就著不同裝備、不同用料,有不同等級的版本。定價九萬多的 Meishu Line 300B Tonmeister 則是原型基本版,之上還有加入唱放或出動純銀元件的高級版本 ...... 他們深信,要製作出表現出色的放大器,最正路的方向就是電路力求簡而精,並優化每個元件,從而產生協同效應,使之無縫又和諧地運作。

Meishu Tonmeister 身上新改良的供電器設計,僅使用一個電源變壓器,一個 5U4 整流管及單一個扼流圈(恆流),新改良令供電工作更直接流暢,有助產生非常均勻且完整的聲音。同屬新改良的輸入級及驅動級,跟旗艦 Ongaku 的非常相似,其中 12AU7 及 5687 驅動的級間變壓器,採用自家設計及製作的變壓器,以實現最佳的能量傳輸,有助聲音更均勻,更具說服力,較之於舊電路,這是至為重要的基礎改善。
新一代 Meishu 的輸出變壓器,乃Audio Note 總工程師Andy Grove 專為這項目而設計,通過他們自家研製且極之匹配的變壓器,自家製造的鋁箔電容器,按他們要求制定,專用的電解質電容器(日本名廠 Rubycon 應其要求生產之精品)以及專用電阻器,這使他們能夠對整個放大器,從輸入到輸出的性能及聲音有更全面掌握,臻至極其嚴格的品質、音質控制,叫完全依靠「現成」零件的音響製造商無法挨近。

Audio Note 現役喇叭的靈敏度說起,AZ 系喇叭之靈敏度由 93 到 94 dB、AN-K 系劃一為 90 dB、AN-J 系由 93 到93.5 dB,而本文主角 AN-E/SPe HE 所屬的 AN-E 系喇叭,則由至少 94 到高達 98 dB 皆有之,至於本文主角 AN-E/SPe HE 靈敏度高達 97.5 dB,數字說明一切,高靈敏度、高效率,也就是他們於喇叭設計上非常看重的一環 ...... AN-E 喇叭的設計所遵循的理念,是需要一個與所選驅動單元互補的聲箱,而不是與之角力或對抗。別的設計會設法消除共振,盡可能不讓聲箱發聲、將之滅聲,但 Audio Note 則選擇與之諧和地共生、互補,將專屬聲箱本身的自然共振,結合到有利及增強驅動單元效能的頻帶中,一個通盤去考量的喇叭系統設計,一套可充分利用放大器能量的喇叭系統。

就聲箱的材料選擇,他們進行了大量研究及開發。多年以來,嘗試過許多不同的材料及配搭,這工作雖費時又花心力,但最終得出如今理想的設計及選料。聲箱採用最高質素的俄羅斯樺木實木夾板(Plywood / 細芯板)。內部支撐及阻尼施用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可少用則少用,以對通盤策略上有利,而又不與驅動單元對抗、角力為原則。
即使調諧氣孔設於背板,但整體設計是為靠近房間牆壁、牆角擺放來研發。藉靠牆帶來大幅增強低音,在這設計特性及擺位下,足以勝過任何類似尺寸的喇叭,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其淺箱體、寬障面的形狀,為驅動單元提供了最佳的工作條件,使其能夠像安裝在虛擬牆壁上工作一樣。這更造就最不受干擾的聲場(Sound Field),並帶來非常寬闊又均勻的擴散效果。
故事至此,大家可感到 Audio Note 那聲箱設計,所講求的通盤考量、互補、不對抗,且跟環境融合、借力的方向,是否跟中醫講求陰陽互補或太極的哲學,非常相近?

為了獲得最佳的驅動單元及分音器組合,他們開發了動態匹配過程,這樣可確保立體聲配對上,每個喇叭的主曲線,跟其配對喇叭的匹配差異僅在少於 0.4 dB 以內。據他們所知,沒有其他喇叭製造商能夠達到如此緊密的匹配,並做到百分百測試其產品。

#AudioNote #MeishuLine300BTonmeister #ANESPeHE #Vacuum tube #IntegratedAmplifier #BookshelfSpeakers #Loudspeakers #HiFi #HiEndAudio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L= Large = 大碼】

Solidsteel 大碼音響架《HY-L 系》

既為 EAT 原版 Forte 或升級版 Fortissimo 唱盤玩家而生,

亦為需要大碼 Hi-Fi 架的你而設

#solidsteel #大碼 #HiFi架 #音響架 #發燒 #EAT #Forte #Fortissimo #AudioRack First Impression Marketing Limited 先聲音響有限公司 #Unbox #Knolling @solidsteel.it #Solidsteel #HiFiRack #HiFi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Octave Jubilee 300 B 單聲道膽後級】

讓我聽清楚每個錄音的真面目!(何森)
我聽過「白頭佬」《Rhapsodies》、《The Beatles LOVE》、《Blue Coast Collection 3》、《荒城之月》……,同樣都有「聽清楚每個錄音的真面目」感覺,錄音水準越高(後兩張),「真」的感覺便越強。Jubilee 300B 讓我感到真實傳神的音樂動態其實毋須「大聲」,只須以適中的舒適音量欣賞便可完全感受得到。不管是爵士、古典、流行或日本傳統音樂,Jubilee 300B 都能夠將 300B 這款「夢幻之球」的最高分析力與動態活力展現出來,我估計 Octave Jubilee 300B 在日本會是「話題之作」,中港兩地的 300B 膽機擁躉請勿錯過欣賞它們的機會,大家從此會對 300B 功放改觀!

玩得更海闊天空(陳海川)
畀個理由我!為何要花五十幾萬買一對 300B 膽後?架勢嘛!又 確係幾架勢,確係從未有過此大規模的直立式 300B 膽後。彰顯品味嘛 ......
如你對 300B 膽愛恨交纏,愛其靚聲,卻恨其功率細,令匹配喇 叭存在相當限制,但又難捨難離的話,只要你花得起去擁有這對輸 出功率可高達 30 瓦的 Jubilee 300 B 膽後級,揀選喇叭的範圍即時海 闊天空過來。只要你擁有它,就可繼續享有、擁抱 300B 膽的血肉靚 聲之同時,過往有許多你雖心儀,但 300B 膽不可能應付的喇叭,即 時由不可能變成可能。當然,凡事總有代價,Octave 有本事搞出這 能人所不能的 300B 膽後,就有叫價的能力,這意味你只有基本選 擇,一是繼續接受過去一直存在的 300B 膽限制,一是付鈔!

非 · 常 300B(叮噹 x 毒癡)
毒癡驚嘆:「從未聽過 300B 後級有這種驚人的分析力和瞬變速度,足以媲美現代頂級石機!」 叮噹已驚喜交集:「Jubilee 300B 重播Stacey Kent女聲可以溫婉清新,想不到重播這把 Masekela 男聲又可以這麼粗獷濃厚!」 毒癡:「以 30W 這麼細功率的 300B 後級在大房中,無論推 Wilson Benesch 還是 B&W,以大音量重播鼓聲和爆  rock,都毫無失真和緊張感,十分從容。而且各種人聲樂器音質均高度像真,有膽味的同時,結像、線條、速度、場面瓣瓣掂。當然,Jubilee 夾 Wilson Benesch 稍偏向感性悅耳,而夾 B&W 則稍偏向 Hi Fi 剌激。」 叮噹:「所以別以為所有 300B 都只有一種性格,只適宜斯斯文文播女聲播小品;你看 Jubilee,它的內裡其實可以很 “open" ― “open to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詳盡評測報告,盡在第 400 及 401 期《Hi Fi Review》

Octave Audio #Jubilee300B #300B #單聲道膽後級 #膽機 #真空管 #夢幻之球 #Octave #德國 #300B膽機 #設計與別不同 Richcoln Home Entertainment Centre #TubeAmp #PowerAmp #PowerAmplifier #MonoBlock #HiEndAudio #HiFi #audiophile #PersonalAudio #HiFiReview
Proudly powered by PersonalAudio.hk | Hi Fi Review. Copyright © Hi-Fi Revie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