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標題黨」。誠然,聽音樂和玩器材同樣「好玩」,只要兩者比例不是太過極端就好了。借題發揮的原因,既是向大家分享一個鏡頭評測網站,以及自己對音樂器材評測的方向。

要推荐的鏡頭評測網站是 phillipreeve.net,主力測試各種適用於 Sony E-mount、Nikon Z-mount 和 Leica M-mount。現時最活躍的兩位評論員分別來自德國和丹麥。

關於鏡頭清晰度的評測網站有很多,部分網站以昂貴儀器將測量結果量化。只不過,各種像差,場曲、散景通常只佔去測試一小部分。顯然,喜歡「聞相」的玩家對此已經滿足。

但是,當照片上載到各個分享平台,解像度會被壓縮,清晰度的分別不大,各種像差和渲染則依然看得清楚。

就像一些音響評論,十分重視規格、數據和功能,卻較少描述聲音表現描述。情況就如攝影器材評測,一些網站甚至沒有出色的相片範例,只有各種既定的測試場景,的確是「標準化」,只是對於實際運用(攝影上)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等同「數值、規格」在音樂聆聽時的作用一樣,一樣少!

phillipreeve.net 團隊有一個特色,就是無論他們如何批評一個鏡頭也好,測量文章中的照片都非常吸引,看不出鏡頭缺憾。顯然他們真的懂得「攝影」,同時又知道如何揚長避短。

他們有句說話很「中肯」,就是「別相信可能拍攝到出色照片的網站、評論員。」同樣地,假如某位音響評論員遠離音樂會、演唱會等音樂演出,你就要好好斟酌他的評測內容。

同一個作品、同一篇樂譜,有音樂家演得牽動人心,擁有非凡感染力,亦有人演得毫不吸引。抽象的事物不見得可以量化,但不一定難以理解,就如孟德爾頌所言,他認為音樂比語言更加精準、更加正確。

大多都建議你買該焦段在原廠鏡頭中最貴那款(而且總是排斥手動對無),這通常都意味着又大又重。對 phillipreeve.net 團隊總是建議根據實際應用方式(風景、人像、天文之類)去選擇,因此他們在每篇鏡頭評測文章中,總會提供一系列其他選擇。不過通常都是一些相對輕巧、細小的款式,沉重的鏡頭/器材容易令人不願攜帶出外,購入時間愈長,動力就會遞減。 對於出外工作的記者來說,攝影器材(包括背囊)大小、重量,就十分重要。採訪大型展覽例如慕尼黑音響展,你就會對此更加計較。所以 phillipreeve.net 的評測,就更加切合個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