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剛

蘇聯作曲家 謝德林(Rodion Shchedrin)為他的太太 Maya Plisetskaya 、莫斯科大劇院 prima ballerina assoluta 而寫的芭蕾音樂《卡門組曲》,在發燒圈的流行度,也許比 比才 (Georges Bizet – 浪漫主義時期的法國作曲家)原著歌劇《卡門》更高。

謝德林 以該法國歌劇的音樂為基礎,編排給弦樂和打擊樂,省去管樂。正如他自己說,這是一次創造性的思想碰撞:比才的旋律重新披上了各種新鮮的樂器色彩(包括頻繁使用敲擊樂器 ),設定新的節奏,過程充滿狡黠的智慧。發燒友給它「敲擊卡門」的綽頭。

「敲擊卡門」首個錄音是 羅迪茲溫斯基 指揮的(Melodiya),根正苗紅。Mikhail Pletnev 居然灌錄了兩次,可想而知他多麼喜歡這套作品。不過,Melodiya 的另一錄音、由史畢華歌夫(Spivakov)指揮的是「常在我心間」。

史氏 是拉(violin)而優則指的,莫斯科獨奏家樂團(Moscow Virtuosi)是他親立的,成員都是他 hand-picked。史氏 拉 violin 是翩翩君子風度,作為指揮,也多少流露;當然,音樂剛陽的面貌他不會 underplayed。就「敲擊卡門」來說,羅迪茲溫斯基的演譯比較烈性,而 史畢華歌夫 的錄音就比較潤,兩個 Melodiya 版各有優點。

多得香港上揚愛樂,這兩版本都得以出版 180 gram 黑膠。羅氏的,早售罄。新出版(Spivakov)的,音色音效如何?

發燒又考機。在高頻過多的 hifi 組合上,它的 violins 會太尖鋭,而那些金屬敲擊樂器會走得太前。反之,在各方面都表現平衡的系統上,音響台自然地舖展,弦樂養耳,percussion 醒目,鈴聲清脆,鼓聲沉厚,動態龐大瞬變快。簡言之,這是一張品質很高的黑膠。

另一要讚的是 LP 的底噪:低到極,十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