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四場音樂會(Part I)- Elīna Garanča Gala Concert

文:劉志剛

香港小交響樂團邀請了知名女高音班莎(Juliane Banse)訪港演出兩場,我兩場都去了。此外,看過康文署請來的女中音嘉蘭莎(Elīna Garanča)的 Gala Concert,與及香港管弦樂團的一場 featured 指揮家漢力克(Manfred Honeck)及大提琴家湯瑪斯(Camille Thomas)的演奏會,都有值得一寫之處。

嘉蘭莎

先講聲色藝全的嘉蘭莎。她首次訪港,由夫婿、英國指揮家奇尚(Karel Mark Chichon)率澳門樂團伴奏。落筆打三更,音樂會甫開始的 Ruslan and Ludmila 序曲演奏得異常鬆散,好像完全沒有練一樣。然後,嘉蘭莎登場唱柴可夫斯基 Aria of Johanna。嗯,伴主角的樂曲,樂隊明顯是有排練過的。主角自然是唱得頭頭是道。接着她入後台,樂團首席站起來,今次卻不是指示全員調音,而是他 solo 馬斯奈的 Méditation (from Thaïs)。後則周先生的小提琴拉奏平順但缺乏情緒的牽引力。

之後高潮再起:嘉蘭莎演唱兩首聖桑 Samson et Dalila 的名曲。演唱時她加入身體語言,令大家更容易進入音樂的世界。上半場最後一首古諾的《在黑暗中更偉大》根本是 tour-de-force,觀眾報以如雷掌聲,夾雜 ”Bravo!” 叫嚷聲。

下半場,澳門樂團奏得「好起來」了。節目單上三首西班牙「帕索杜布萊舞曲」,都非大家耳熟能詳。本來,讓觀眾接觸(可能)未聽過的曲子,乃好事;然而三首舞曲都不是珠玉級別。究竟是否有心安排「次等」曲子在比才《卡門》前面,以突出戲肉?(一笑)

節目是純管弦樂(序曲、幕間曲)與「歌」交織,嘉蘭莎有椅子坐,她唱時才站起來。《卡門》從來是嘉蘭莎的保留曲目,唱了這麼多年卡門,她對這個 role 是裏外通透。未到她唱時,她的表情和身體語言都已經「有戲」。演唱是爐火純青了,一路唱、一路滿台走動,瞻前顧後(對著管風琴下面的觀眾唱);卻亦很識做地、”money notes” 一定是對著正前方唱。

觀眾為之瘋狂,encore 是預咗。第一首是取自西班牙查瑞拉歌劇(Zarzuela),歌名我記不起來了。第二首她唱之前賣關子,說觀眾肯定認識的,樂隊引子奏響時,認得的朋友請舉手。

原來是《格林納達》,引子響起,前方果然有十隻八隻手舉起哩。音樂會的在一片歡呼聲中結束,給予 standing ovation 的人不少。

待續......

《Hi Fi Review》音樂版

《Hi Fi音響》的音樂版,是華文傳媒的翹楚;這話不是自稱自讚,而是早有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