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ray 碟評:明月幾時有

許鞍華,是香港導演中,最講究電影語言的導演之一,如果說王家衛的電影語言是精雕細琢充滿目的性,許鞍華的電影語言是輕巧而深刻,是淡淡地影響著觀眾,小城小事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洗禮下,默默地承受無可奈何的痛。看她的電影,不會淚崩,卻烙下了難以洗擦的記憶。整部電影除了實在的背景,不曾有過任何所謂的主旋律,是地道香港小市民抗戰時的生活小情節。電影的最大敗筆,莫過於那張樣版戲式設計的海報吧!

電影上影之時,不乏負評,亦有極端、偏見、狙擊性的解讀。對,筆者對電影也有負評,那是配音。因為市場關係,選用非廣東話母語的演員其實無可厚非。現場收音部分尚算自然,後期補配拖低了感情與氣氛是鐵一般的事實。

描寫小人物加強而有力的電影語言,一直是許導演的強項,拍師奶炒菜也有戲味有追逐的張力,談何容易!一鏡之內,人物、佈置、動作仔細而不造作,同樣,一點不易。一對母女、一位女教師、一對文人租戶、一幫地下抗戰的亡命之徒,他們為抗戰奔走,簡單的對白,一個表情,一句說話,一種聲音,一個畫框的內容,建構著那個大時代的因果,凝聚著故事的那分靜態的感覺。每一鏡,都有意思,有語言以外的補白,也為暴力留了白。

細節,是電影最微妙之處。母女二人的餐桌對話,鑼鈸敲起警報,母親立即關上燈。盧巧音演的特工,連名字也欠奉,吞下「快走」的紙條,忽忽離去,消失在電影之中,卻無形地把抗戰的形勢立體化起來。有人說,導演今回用散文方式說故事,筆者確有同感。山口大佐是極權主義的代表,可他愛文愛才,逼李君玩七步成詩;每一次行動,他總是愁眉以對。在戰爭之中,平民、將佐只是棋盤中的棋子,有的喪心病狂,有的勉力行事,電影不講大是大非,卻又是非分明。有趣的是描寫文人部分,呂良偉演大隊長,文人伙食足,揸槍拿刀出生入死要捱餓;茅盾與其他文人走難,脫不了那迂腐之氣,注定是受保護動物,在亂世中,沒半點求生本事。

母親小家、自私在生活上,遇上大是大非,她義無反顧,人物立體活生。周迅是筆者相當喜歡的女演員,她演出了少女的扭,也恰度地駕馭了角色,不做作,卻又總有點格格不入,也許是她行事有超齡的成熟,感覺就是怪怪的。同樣超齡演少女,王宛之的演出是電影的妙筆。彭于晏演劉黑仔,也是令電影添上一點動作部分的重要元素,有點如交響樂的敲擊部分,相比其他重要角色,他是比較平面的一員。霍建華平平淡淡,春夏反而有神采。葉德嫻之外,永瀨正敏演出深刻,負責回憶與旁白的梁家輝,為抗戰的日子補白,讓整個時代立體化。負責過場的,如苑瓊丹、馮淬帆、吳岱融、潘芳芳的過場,為故事淡然加力!字幕一出,配樂是出自久石讓的手筆,怪不得電影就配樂也具備那份不多不少,不淡不濃,不強不弱的恰到好處!戲味,並不需要花巧的佈置與炫目的動作,一部講戰爭的電影,在零星的炮火下,小人物的生活瑣碎,承托起大時代的命脈!

 

特色:1080p ‧ Dolby TrueHD Advanced 96k Upsampling ‧ 131分鐘 ‧ 博納影業 ‧ 鐳射發行

內容:8.5 / 影像:7.5 / 音效:6

珍納

有說,喜歡電影的人,是喜歡逃避現實的人.......有靚畫面,有靚聲音,藉好音樂逃避現實,不亦樂乎!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