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先試802 D3及803 D3(802 D3更已成為本社大房駐場鑑聽器),今再試規模細一大截的805 D3,加上805 D3驟眼看來似變革不很大,情理上,應難有驚喜。
未實試前,我亦曾有此不安,生怕出現悶場!不過,事實係我不得不認衰,我太武斷,睇低了805 D3由一連串細節改革構成的威力。於本社百四方呎的細房中,我清楚聽見今一代805有脫胎換骨之變,全頻、全面之改善,在百來方呎的空間中演出,確實有叫我滿足、大樂!
最暢銷的型號
只因是二路小書架書架喇叭,亦因它小巧精緻,更因為它來自殿堂級的B&W 800系,累計,805肯定是歷年歷代800系中最暢銷的型號,全因為他對空間的要求及消費,相對友善。
隨著800系的最新一輪大革新,繼先頭部隊802 D3及803 D3後,804 D3、805 D3等亦相繼現身。當中最大驚喜莫過於803 D3,進身至跟800、802等看齊,加入Turbine head「渦輪頭」獨立中音箱。至於打下804 D3、805 D3等,則為持一主箱,箱頂再放上Nautilus獨立高音箱之格局。
的確, 因803 D3的突變個案在前,有比較之下,804 D3、805 D3等的變化說來相對不太激烈。但兩代相比之下,其實變化亦不少,且舉足輕重!本篇主角805 D3,驟眼看去跟上一代似乎分別不太大,但眼利者定會發現,分別盡在細節中。一點點的細節加起來,加上當中幾項屬重點變化,其實今一代805亦已出現根本改變。
最新一代805,外觀上的變化相對低調,甚或不明顯,以下將逐一點出其變化。大家了解過後,肯定會同意,今次乃自805面世,從Matrix進入N800世代,再由N800到及Diamond Tweeter鑽石高音世代後,第三次重大改革,並已將805推至另一境界。
從Matrix到Nautilus
身為800系唯一書架喇叭的805,其實並非800系的原生型號,800系的開山型號為一九七九年面世之801原型,之後才有802。及至一九八六年,將當其時剛發展成熟的Matrix(矩陣)骨架設計引入800系之後,再於一九九零年,本篇主角的始祖Matrix 805才問世。打後,Matrix 800系一共經歷兩次改良,包括引入液泠鋁膜半球高音,將各路分音器之電路板分割,改革內部接線……等,大大小小的分期改善。
直至一九九三年,震驚喇叭壇、音響界的Nautilus(大鸚鵡螺)現身後大約五年,即一九九八年Nautilus 800(N 800)系面世。Nautilus的技術與經驗,徹底改變了800系的面貌,標示旗艦系800正式進入新世代。
概念上,旗艦系的N801、N802仍沿用高、中、低音獨立箱架構,其下的N803、N804、N805仍是高音獨立於主聲箱頂部,但一切都經過「Nautilus化」以後,其實已不再是過去的800系。從Matrix 805到N805,乃系805首次的根本性改變,引入蛻自大鸚鵡螺,設有背壓消退管,造形如咪高峰的Nautilus獨立箱高音。主聲箱亦改以為無平行面的全弧側連背(橫切面如馬蹄形),兼有一個前傾的箱頂,並加入如高爾夫球表面的Flowport反射孔口設計。
從Nautilus到Diamond
於二零零五年,當Nautilus 800系踏入第七個年頭之際,再次經歷劇變,B&W進入鑽石高音世代,即800D系。但805並未受惠,只因鑽石高音並非全面引入,而係選擇性地注入某幾個較高級型號當中的800D系,包括800D、801D、802D、803D、HTM1D、HTM2D等四座地及兩中置型號。同時間,再有803S、804S、805S、HTM3S、HTM4S等,被植入了Signature 800高音單元技術的800S系。
直至上一輪更新,於二零一一年起,800系不再分D或S兩派,統一為800系Diamond,令805終於得享鑽石高音之優勢之餘,分音器元件及輸入裝置之用料,以至外飾設計、處理及物料上,都有著可大可小的轉變,大者關乎聲音質素的改進,小者則為視覺及使用上的改進。
從805S至805 Diamond不單只震膜由鋁換成鑽石,驅動系統亦有重大變化,重點在於磁驅系統及懸掛系統,就連那高音的獨立聲箱亦不一樣,將由N805沿用至805S的纖維箱體,換成全鋁合金鑄造的箱體。此外,中低音與反射氣孔之間的線條上,表面的細節裝飾上亦有所改動,就連聲箱的表面處理也有轉變,並新增鋼琴亮黑版本,就似將Signature 805的處理手法常規化。
不是805
提到Signature 805,嚴格來說,不能歸入800系!不過,805這種二路小書架格局,對空間的要求始終係相對友善,相當適合推出精緻特別版,某程度上就似一路延續當年Silver Signature的氣勢!因此,當N805服役至後中期,就有Signature 805之出現。及至805 Diamond推出後大約兩年,出現了日本限定之特別版805 Diamond Limited Edition。兩年前,再來一記與意大利超跑瑪莎拉蒂聯乘之作805 Maserati Edition,該是歷來最富貴之805。一再推出特別版,可見805受歡迎程度。
不可說不激進
從一九九零年至今,805已面世大約二十五年,進入N800世代亦有十七年,加入鑽石高音行列約四年,及至今一輪大革新。嚴格來說,805只經歷兩代800鑽石系,但如今所使用的卻又是名乎其實之第三代800鑽石系技術,故名正言順地冠上805 D3之名。承著最新一代800系這顛覆性之變,805 D3雖未似803般幾近基因突變,但亦隨大隊作大手筆之變!有多大手筆?
單係那隻中/低音徹底改革,比例上已佔去805 D3這二路二單元喇叭的大部份,再加上高音箱、主箱亦出現基礎改變,只剩下高音震膜、分音器上某幾枚電容器,以及喇叭線接線柱不變,自我比較之下,改變不可說不激進!
重大顛覆
二路二單元喇叭805 D3那六吋半(165mm)中/低音單元換上全新物料、技術,確係茲事體大!對於B&W來說,放棄沿用四十一年,早已儼如B&W標記的Kevlar「黃盆」中音或中/低音盆,更是一次重大顛覆。Kevlar「黃盆」過去三十六年一直是800系不可或缺的裝備,曾幾可時更是不少慕名同道爭相仿傚的目標。一種能夠令他們拿出勇氣放棄Kevlar「黃盆」的新物料,肯定他們已對之抱有絕對信心,想必厲害!
於全新800 D3系之上,全換上一只淡灰中帶光澤(如銀色)的中音或中/低音盆,看上去仍是編織物,正中的相位錐由硬子彈狀改成軟半球狀,不知袖裡者,肯定懷疑是轉個顏色,換過相位錐的把戲。查實,他們早於八年前已著手找尋、研發新物料。
以全新物料製成的音盆名為Continuum盆,在過去八年經無數次改良及試驗後,今藉著全新800 D3系正式推出巿場。據資料顯示,無論在阻尼特性、能量消散、盆崩裂(諧震)頻率,以至整體穩定性上,Continuum都明顯超越Kevlar盆。或因資料敏感,仍需保密,故廠方未有公佈有關Continuum物料與結構詳情。
據估計,是一種新一代的高韌度、平均而高穩定性之聚合物纖維,並沿用最能令整體平均受力的立體編織法,從而瞬速導走能量,不致能量滯留造成失真。就連背後的單元框架亦重新設計,主要改進在於穩定性、共震特性,舊一代框架敲起來叮叮作響、餘音裊裊,猶如一件高音敲擊樂器。新框架則顯得沉實,敲起來聲音低沉且無餘響,肯定比舊版框架更穩定,能為音盆帶來更佳的工作環境。
改進之大
一吋(25mm)口徑的鑽石高音雖不變,但那Nautilus高音箱則由鋁鑄,改為由原塊實心鋁材刨挖而成,不單更厚重,就連內部結構、背壓負載管道亦與箱身一體化,優點顯然易見,就是更堅固,箱體共震影響更少。上一代的管狀結構在4Hz已見嚴重諧震,今一代的實心結構則在16Hz才見明顯諧震,散熱效能亦大幅提升,整體改進之大可想而知。
另一看似分別不大之處在於主聲箱,前障板由過去幾代的平面改成弧面,即進展到除箱底外,聲箱再無平面,並配合金屬管結構將低音單元推出前障板之外。據了解,這身改革,概念來自四十週年限量版Signature Diamond「郵筒」的經驗與技術,全弧形箱壁,足以增強聲箱整體抗壓力,更趨穩定,箱音染更低。將低音單元推出箱壁之外,既可增強擴散力,亦更有效處理繞射影響。
聲箱內部,仍以Matrix(矩陣)3D全方位鞏固結構理念為基礎,但用料由MDF多種密度粒子板,轉為加倍堅固,但成本高昂得多的實心木夾板,結構板更厚更硬之同時,橫橫直直結構板之間的比例,以至開孔的設計,都有全新安排。就連專屬腳架亦大不同,由單圓柱、斜腳板,變成左/右隻半弧形柱,正長方盒形腳,明眼人必睇得出是蛻自名貴的805 Maserati Edition之設計,襯起來,令805 D3更顯時尚加矜貴!
揭背小跑
好了!設計、用料及技術皆有大手筆改革,外型亦更精進,實際表現又如何呢?即使我試高級兼大規模得多的802 D3及803 D3在先,才到805 D3;儘管落差有如先試駕超跑,然後才來入門揭背小跑,卻依然不覺有悶場。不作不對稱的比較,就事論事之下,更是有所驚喜!敢肯定已大幅拋離,甚至幾近徹底擊倒805 Diamond,其鑑聽能力及可塑性明顯優越得多。
我認為,可塑性高乃805 D3一大賣點!有比較下,805 Diamond明顯多點感性,反過來說,不及805 D3理性,亦即805 Diamond或多或少帶有一陣自身味道加入重播之中。
相對地805 D3的理性更能反映演譯情緒、錄音或配器特性,可情緒化亦可散發靈氣,音場可埋身亦可深後,音響畫面可清明亦可熱熱鬧鬧,可憩靜亦能夠火爆。雖說是更理性,更見鑑聽味,但絕無潔癖或厭食味,依然能夠有質、有肉、有水份。
Adele《25》中的〈Hello〉,先聽/睇見口型結像穩又靚,自然、踏實的聲音氣團,人聲/中高音有質、有肉,且有力又細緻,最重要是實在地帶出演譯中的感染力。〈I Miss You〉中的鼓聲有質有量有彈力,音場深後,但視乎配線。
當我替Electrocompaniet EMC 1 MK III先後換上兩款電源線Oyaide Black Mamba-Σ或Analysis Plus Power Oral 2,前者令805 D3所投射出的音場較埋身,整體感覺較直接,後者則較深後,一種聽眾欣賞台上歌手演出的效果,各有聽頭,肯定各有喜好!
見汁液感
值得一讚的是,無論音場如何就電源線變化,只五呎幾不足六呎,如此近距聆聽805 D3之下,音場仍寬鬆,散得開濶,有逼力,充份接收得到〈I Miss You〉中的情緒化演譯而無哽塞感覺,Adele《25》一次叫人享受的精彩重播!
同是一把女聲,Rebecca Pidgeon在《The music-Voices 1》中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粗樸恬靜中,咬字、喉底聲均帶潤濕,見汁液感,一份脫俗又真摯的演譯情緒。至於左手邊那支色士風,經革新的鑽石高音,加上全新的Continuum中/低音,令色士風來得嘹亮多細節而無碴,立體甚!
選播童聲合唱團Libera的《New Dawn》,難能可貴的靚童聲高音,亮透有質不吵不刺耳,層次清晰、細膩,滿載靈氣的聲浪與能量一浸浸、一層層播送,叫人不想停下來,直至聽畢全碟為止。
《陳潔儀》K2HD CD中的〈等了也等〉,淒美加深情的演譯與重播,更反映出那份情緒瀕臨爆發而將爆的張力。跟〈來夜方長〉的甜美、愉悅,可謂立體的對照。
頂得著
一路下來只集中講人聲的重播效果,難道805 D3只擅長人聲嗎?不!但,其重播上述錄音中的人聲、樂器、音場、場面等水準之高,就足以成為買下805 D3的理由。若還要再追問805 D3的大爆棚表現,可以再話你知,播出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三藩市交響樂團玩〈馬勒第五交響曲〉,滿員強音大合奏下仍無亂,各類樂器來路仍清晰。
播出柴利比達慈指揮柏林愛樂玩〈畫展〉的基輔大門,依然頂得著大鑼大鼓,鐘鼓齊鳴的場面。這兩單元小書架喇叭所能夠營造出的場面,在那百四方呎的細Hi-Fi房中,閉上眼去感受,場面見氣勢氣勁之餘,音場伸展亦似無邊際,立體又剌激!
最佳助手
今次試音,805 D3巧遇Pass Labs INT-250合併機,其大比例A類的AB類功率跟805 D3可謂非常合得來,有生鮮透亮的音色,有靈氣,可清純可激情,更有可觀的驅策力。不過,即使我用身價三萬幾元的Arcam SR250推動805 D3,亦領略得到激情與埋身的享受,貼身的嘆音樂感覺。
故,玩805 D3的配搭可豐可儉,其鑑聽性格則大大推升其可塑性,並已到了即時明確反映配器的水平。上一代805 Diamond配器宜爽朗明快,忌過份唯美或音色濃重,今一代805 D3某程度上已到了隨心所欲,可隨你口味去調的調色碟特性。
已聽膩玩厭了805 Diamond卻仍想沿用小書架喇叭,又或正要找一對少自身色素的小書架喇叭者,805 D3正是你重新去思考想要玩出甚麼新聲、新口味的最佳助手!
總代理:B&W Group Asia Ltd.
售價:HK$5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