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sto Audio Andros PS1 – 一部瞓身推薦的唱頭放大器

鍾一身邊的發燒老友都喜歡膽機,就算他們可能對真空管心存恐懼,到最後都要聽番膽機,一部設計出色的膽機,營造的樂聲尤其生猛有致,是以真空管製作的傳統從未中斷過。最近異軍突起的一間美國廠家 Zesto Audio,老闆兼設計師 George Counnas,就以上世紀 30 年代 RCA 膽線路為藍本,再加以改良,務求將線路優點發揮盡致。首先憑藉一部 Andros PS1 唱頭放大器在業界打響名堂,音響雜誌及網上一眾評論皆齊聲讚揚。其後 Zesto 再先後推出 Leto 前級和 Bia 120 後級,今期《封面故事》(333 期《Hi FI Review》)鍾一已翔實評論一套前後級的設計特色與實際效果表現,並以“One of the Best"為標題,水準之高不言而喻。

嚴格說《封面故事》是一篇未完的文章,要真正了解 Zesto,George Counnas 器材的設計特色及終極聲效,必須連同這篇 Andros PS1(下簡稱 Andros)文章一併細讀(除非你誓死今生不玩 LP)。

試聽 Andros,確實是一分優差,一件樂事,鍾一會形容 Andros 是一件一絲不苟的精品,一部真正讓黑膠迷聽得開心愉快的唱放,無疑 Andros 屬於 Zesto 推出市場的第一件產品,亦是「三寶」中我認為成就最高者,相信 Mr Counnas 的心血盡在此矣。

用升壓牛放大唱頭訊號

在廠方網頁裡表述的文字資料中,多番強調 LP 黑膠的優點:音色溫醇、動態範圍廣闊、高傳真。這是一種「縮龍成寸」式的讚美,於我等黑膠迷而言,好處何止於此,但卻一語道破 Andros 設計特點和成功之處。

要聽到最理想的黑膠重播效果,一部好聲的唱放當然不可缺少。告訴大家,試音室一套新參考模擬系統:Acoustic Signature Thunder + Moerch DP-8 + Air Tight PC-1,配合 Andros 膽唱放,播唱一大堆耳熟能詳靚聲 LP,我不時會覺得聲音真實到令我有毛孔豎起之感,特別是人聲,聽 Ray Charles、Belafonte、甚至 Muddy Waters,都彷如在試音室中,在我面前歌唱(係就嚇死!),傳真度之高,Andros 設計上用 step-up transformer「升壓牛」有直接關係。

除此之外,亦是同等重要者,是 Andros 極低噪音與「零」哼聲表現,訊噪比 -75dBu(膽線路設計屬非常出色數據);以往評介唱放,我都尤其注重噪音問題,並謂噪音和哼聲問題搞不好,根本沒資格談什麼音色、音樂感,前級音量稍稍扭大,噪音哼聲便如影隨形,怎會有享受美聲妙韻的可能!相信玩 LP 的發燒友都知道,由於唱頭的輸出是極微弱,特別 MC 動圈唱頭,平均約 0.2mV 至 0.5mV 間,跟 MM 動磁的 5mV 相距很遠,將那麼微弱訊號放大,也會同時把線路、零件等存在的噪音一併放大。Andros 零件篩選上落足功夫,例如使用誤差 1% 的金屬皮膜電阻,音頻通道用聚丙烯薄膜電容等。

此外,Andros 屏蔽亦處理完善,機殼採用 16 gauge 厚身鋼材,除增強機箱結構性,配合底部 4 只 IsoNode 避震腳(變壓器及電源系設於於左邊,故以左 3 右 1 分布,集中卸震能力),令諧震大幅減低,亦有效隔絕旁邊器材和空氣電波雜訊等干擾(不少唱放要左閃右避,擇方向擺放),提供一個極安靜的訊號放大工作環境。

剛才說 Andros 用「升壓牛」放大,那麼跟一般的唱放有分別嗎?或者部分玩 LP 的朋友,尤其新一代發燒友,會對唱頭放大器與升壓牛產生混淆,鍾一想藉此機會簡略解釋:所謂唱頭放大器,是以主動式的電子線路,將 MC 唱頭傳來的極微弱電壓訊號放大,有人稱之為「前前級」,意謂在高電平放大前級之前的前級。然而,升壓牛並非使用主動式電子放大線路,而是用變壓器的初、次級線圈繞組數比來讓微弱電壓提高。據 George Counnas 稱這種放大模式,絕不會對線路及零件產生互擾。

唱頭阻抗匹配及增益選擇

就算前級內置 MC/MM 唱頭放大,但不少黑膠發燒友都會放棄不用,為追求更佳效果,另以升壓牛放大,問題是升壓牛是沒有 RIAA 唱頭等化線路,這時候升壓牛輸出端便必須接到前級的 MM 唱頭輸入位置。

Andros 當然內置 RIAA 等化線路,準確度達 ±0.5dB 之內;見機背上唱頭阻抗選擇、增益、「地」on/off 選擇,都設成左右兩個獨立區域,每項選擇都要扭動兩次,名副其實的雙單聲道設計。它放大線路採用全真空管放大,每聲道用兩支 12AX7/ECC83s,跟機膽是 JJ 金腳,或者對膽迷來說,會嗤之以鼻,恨不得馬上扔掉;不過告訴大家,設計者強調 JJ 的個性中庸、高穩定性、擁有高增益及低噪音特質,值得信賴;跟 Leto、Bia 120 一樣,在線路設計階段,就以此膽為基礎。當然,用家亦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和喜歡的音色,換上 Mullard、GE 等直代品種。

不過,鍾一還是建議保留,JJ 雖不是什麼「貴氣」名膽,但試聽過程中,卻處處感受到它音色的平均,高低頻平衡的_發展,相信是 George Counnas 底子裡調校出的效果個性,一旦換上天價級品種,或許音效會變得過癮得多,可是卻難保音色平衡度的最佳性。

唱頭輸入阻抗選擇方面,Andros 就設於機背,共有8級數值, 包括:20、30、40、50、100、200、400、1000Ω。增益則有兩級:High MC(代表 low gain 55dB)、Low MC(代表 high gain 65dB)。廠方稱設計上是以 Low MC(高增益)為準則,會有較佳聲音重播效果;假若用家的唱頭是較高輸出,用高增益有明顯過響甚至失真情況,這時候將撥桿打至 High MC 就可以了。至於 MM 增益則固定為4 5dB。

Andros 跟 Leto、Bia 120 一樣,都特設有「地」Ground on/off 選擇,這個只針對輸入端(MC 單端)的 ground loop 設計,讓用家因應實際情況,自行選擇是否「浮地」,建議先撥至 Grd On 位置,接通電源,整套系統組合進入工作狀態,再嘗試將撥桿打至 Grd Off,仍然沒有明顯噪音或哼聲,可以放心用 Grd Off,保證會更好聲。

Andros 輸入/輸出端方面,MC 輸入有單端和平衡各一組,MM 輸入有單端一組;至於輸出則只得一組單端。對於一些「平衡派」發燒友而言,總覺得沒有 XLR 平衡輸出會周身唔舒服,甚至覺得唔靚聲。至於 Zesto 廠方,對不設平衡輸出解釋得實在直接:完全基於成本理由。

生產一款真平衡線路設計的唱放,必須另用上兩支真空管、兩個變壓器、線路設計會更加複雜、甚至機箱體積亦要加大,並強調平衡輸出產生出的音效變化(意味分別極微),效益比例上,不足以補償製作成本大幅增加(訂價亦相應提高),因而決定只提供單端輸出。以鍾一個人觀感,實覺以單端模式接駁LP系統組合,樂聲更具音樂性、音色更為純和。

至於輸入,由於 Andros 是內置升壓牛,提供平衡和單端接駁,線路設計上毋須變動;說到二者不同接法帶來的聲效表現,廠方強調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分別,設兩種接駁選擇,只是為給使用者「方便」。

選阻抗自己聽聲決定

Zesto 是希臘文,即是英文“hot"火熱。Leto 和 Bia 120 前後級,名字則採用希臘神話中人物,Andros 呢?原來是希臘一個細小面積島嶼,位處愛琴海,是旅遊熱點,George Counnas 以此命名有特別意思嗎?說明書寫著“祖母家族之故鄉"。

Andros 的外觀設計,與 Leto 和 Bia 120 十分相近似,面板上與機頂修飾,有微風、波浪起伏感覺,帶有一分活生氣色。另外,除了隱藏於左側板的電源開關掣之外,機面板之上再沒有任何燈號指示,直至開著電源,等約兩分鐘,機頂 4 支 12AX7 才徐徐亮起一絲微弱光線,代表電源啟動,這時候你要多等三分鐘,才好開啟前級電源,之後再等約四五分鐘,開著後級。Zesto 稱,如此「慢熱」,是安全措施,為保護整個系統組合。

試聽 Andros,主要匹配的前後級是同廠的 Leto + Bia 120,鍾一稱之為「三寶」,推動參考揚聲器 Wilson Audio Sasha W/P,至於「盤臂頭」,文章開始已有提及。試聽唱放,跟試 CD 唱盤/解碼器不同,除了匹配合適訊號線、電源線之外,還需要豎直雙耳,擇最合適、最能發揮唱頭/唱放效果本色的阻抗值。雖說鍾一對 PC-1 聲底了解透徹,但不同唱放設計及音色各有分別,配合開聲的擴音機系統亦有自己聲音特色,如果說每次都撥到同一 Ω 就搞掂,有點說不過去吧。

反覆聆聽比較,先決定好:Low MC 和 Ground Off,唱頭阻抗呢?必須逐個數值試,鍾一建議用一張熟悉的小提琴獨奏或演奏樂器較少的錄音為佳。就由 1000Ω 開始,或者你會問:不是按唱頭廠方推薦的阻抗值就可以了嗎?不行,它只可作參考,還必須加上唱臂線,唱臂到唱放那段接線的數值,才算是最佳匹配值,所以除了看唱頭說明書的建議,還要用耳朵聽聲作準。PC-1 建議阻抗值由 30 至 100Ω,大家要緊記一個原則,唱放上選擇的阻抗值,不可能,亦不應該低於唱頭廠方的建議值。我們要集中注意力於高頻及中頻段重播,一旦聽到有過響或變薄情況,意味是收手時候了,再反覆聆聽,相信很快找到最合你「耳朵」的阻抗值。鍾一在 100Ω、200Ω 之間猶疑,200Ω 樂聲較為開揚,高頻伸延更佳,100Ω 音色密度較好、較厚,最後決定 200Ω。我覺得大家不必過分拘泥於阻抗數據,一旦發現問題,只需伸手到機背扭兩下,又有一種新聲音體驗。況且,就算在播唱音樂之際,你是可以隨時改變 Andros 的阻抗值,一般音量下,切換數值絕對不會有「啪啪」聲出現,放心。

正式試聽 Andros,非落針聽音樂,而是未落針之前,將 Leto 音量掣逐少扭大,約到 11 點位置,耳朵貼近 Sasha 高音/中音單元,仍聽不到半點噪音傳出來,往上扭,「嘶」聲漸漸出現,到 12 點位置,「嘶」聲頗明顯了,以膽線路唱放而言,設計及製作上克服的問題遠比原子粒多,-75dBu訊噪比已算是出色數據。

令人忘我,只顧聽音樂

不知多少次有朋友問:你時常叫人玩黑膠,究竟聽 LP 有什麼吸引力?聽 CD 就不好嗎?非也、非也!我一直認為用 high end 系統聽 CD,極盡 hi-fi 之能事,靚聲到令人讚嘆不已;「盤臂頭」調校精準的系統聽 LP,卻能令人忘我,只顧著去聽音樂。試聽 Andros 過程中,這分感覺是更為明顯的;說它缺乏 hi-fi 應有的音效性?又不是,一如文章開始時說:人聲逼真到令我毛孔直豎。始終覺得中音是音響體系最重要頻段,Andros 中音達致應有的厚度,質感與分析力超凡,包含了一切最高 hi-fi 元素,由於它樂聲實在吸引,你會將此等元素拋諸腦後,集中一切注意力在音樂旋律之上,透過 Andros 重播出的 LP 模擬樂聲,就有一種令人投入的感染力。

感染力,有點抽象吧,直接說你會全身全心融會於音符旋律間,聽 Richter/Kondrashin/LSO 的 Liszt「第一號鋼協」、鄭京和/Dutoit/滿地可的 Lalo「西班牙交響曲」這兩張心愛的錄音,落了唱針,一面聽,根本就不願起針,直到一面碟唱完,想反碟繼續聽,不行,我在進行試聽工作,而非在家嘆音樂。說到把錄音細節鉅細無遺地顯露的能力,從傳真角度看來,鍾一要承認 Andros 比以往聽過同價位唱放高分,層次感靚得驚人(尤其「西班牙交響曲」),弦樂、銅管的厚度恰到好處,鋼琴、小提琴獨奏樂段的立體感營造得異常出色,輪廓勾畫得極之分明,質感與味道近乎完美。說到空氣感,是足夠,而且濃密度適中,不會過量而令節拍拖慢,甚至影響音場深處的清晰度。

樂曲高潮部分,爆棚的一刻,Andros 有從容不迫的氣勢,那種由極小至極大的閃電衝擊力與爆炸力,動態強悍(誰說 LP 及不上 CD),速度飛快,當平伏下來,在音色與音樂感方面又立即回復原來美態,高音柔順悅耳,沒有半點稜角,真空管優點盡見於此。

聽辣味十足的 Dire Straits「Money For Nothing」、「Private Investigations」,先說後者,開始一大段靜到無倫部分,對「盤臂頭」系統和唱放帶來極大考驗,背景播得要超級寧靜,出現零星的特別聲效要夠快夠真,電 bass、套鼓突如其來幾下轟炸又要夠動態……,試音室新一套 LP 參考系統播得滿有大將之風,說到 Andros,它的寧靜氣氛確叫我印象難忘,低音亦屬快而準,低沉、有力,線條明朗,與靚聲的原子粒唱放相比亦絕不會失禮。至於「Money For Nothing」,嚴格來說結他 solo 可以多添一丁點辛辣味道,會令人更覺過癮,如果有 4 支 Brimar CV4004 在手,我會插上去試一下。

不諱言,到試聽完畢,還未知 Andros 的實際定價,查問下,原來比我內心預測的便宜,大樂!它音樂感豐富,感染力確實非凡,中音的真與悅耳流暢,更令鍾一渴望據為己有。

今日 LP 播唱系統於市場上有快速復甦趨勢,勁敵林立,級數比它高與價錢比它貴的唱放固然有,各擅勝場而價錢相近的也不少,但若然你「盤臂頭」方面落足本錢,而你又將中頻的質感與重播音樂氣氛放在首要地位的話,恐怕 Andros PS1 仍是你最終抉擇吧!

總代理:威達公司

定價:HK$55,700

文|鍾一

Hi Fi Review

《Hi Fi 音響》月刊為 Hi Fi、家庭影院及音樂發燒友提供各類型硬件及軟件的專業測試報告與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