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pan MG .7 – 有限空間玩出大畫面

屏風喇叭之誘人,在於無聲箱音染,在於直接鼓動空氣(發聲)面積特大,且消費相對便宜一大截。而MG .7之強,在於較細塊,故更不礙空間,兼且機動能力更強,「走鬼」更靈活。

其體積雖較小,但發音面積仍較傳統動圈式單元之多路多單元中型喇叭,有過之而無不及,更能於有限空間且不太理想的擺位下玩出大畫面,消費不過一萬二千元,確係吸引之至!

7 wood-standoff

一頭栽進屏風喇叭領域

要出現的終歸要出現!於二零一零年,當MG 1.7以高得不成比例的性價比震動音響圈之後,誘得不少一直想玩而未玩,甚或從未想過玩屏風喇叭之人,一頭栽進屏風喇叭領域。但肯定仍有好一部份人仍想或仍需等待,等待MG-1.7的技術及其優點,轉移到再細塊一點的型號身上。

等了又等,一等數年,比MG 1.7細一個碼,替代MG-12的MG .7終歸等到了。即又再有多一群人,可透過一整幅大面積的類鋁帶軀動器(Quasi Ribbon Driver)去享用美樂。

DSC_0401

過關/入宮

MG 1.7以兩萬元上下之消費,換來中/大型座地喇叭般的效果,高水準的音樂享受,且機動性強,走位靈活,不太佔空間,確係不可多得的超值之選。說來,一切條件都非常理想,但對於並非獨居之人,又豈能夠率性而為,還得考慮另一半的反應嘛!

就在MG 1.7剛推出,仍是圈中熱話之際,在下就親耳從其中位一當事人口中,得悉一宗關係到MG 1. 7,而有人快樂有人愁的事件!故事的上半部:話說發燒友A滿心歡喜到買了一對MG 1.7回家,效果亦理想,但另一半見之,即明確表示,著發燒友A在她或MG 1.7之間擇其一,並限時於一星期內解決(潛台詞即為,限他一星期內送走那兩塊逾五呎高的MG 1.7)。

至於故事的下半部:發燒友B(我的友人),滿心歡喜地,以〝荀價〞接了那對開箱不足一星期的MG 1.7,並一直玩到現在,仍未有任何不滿之跡象!這反映,確然MG 1.7的僅厚度兩吋,闊度亦不過一呎半零一吋,但其五呎五吋之身高,對部份玩家而言仍為一大障礙。如問題正是棘在這裡,那較之矮一呎有多,又窄且薄一點點的MG .7,入屋指數肯定高得多,過關/入宮的機會勢必大增。

右邊線條較幼部份為高音區域,左為中/低音區域。
右邊線條較幼部份為高音區域,左為中/低音區域。

類近全音域單元

MG 1.7之強,在於重新整理Magnepan獨步江湖的專利技術,類鋁帶/平面磁軀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的結構,令MG 1.7純粹以類鋁帶軀動器(Quasi Ribbon Driver)技術,即能透過單一幅平面震膜,達成三路架構。

如今落到MG .7身上,形式上亦是主力於合併軀動器,將過往MG 12的中低音平面磁軀動器配獨立鋁帶高音的二路格局,改成單一幅平面震膜出二路的模式。

原則上,使用多路多單元喇叭的話,聆聽距離合理地愈遠,愈有利於各路單元所發出的頻率合成。選用MG .7者的聆聽距離大都不會太遠,故各路震膜/軀動器/換能器之間湊得愈近愈有利,時相差失真愈低,類近全音域單元之優勢。

換上更時尚之全新腳座,但發燒友或更愛一直沿用的全金屬架。
換上更時尚之全新腳座,但發燒友或更愛一直沿用的全金屬架。

純種的屏風喇叭

一切皆源於Magnepan原創的專利技術,類鋁帶/平面磁軀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

平面薄膜屏風喇叭這東面絕非新鮮事物,Peter Walker的Quad ESL靜電屏風乃公認之鼻祖,早於四十多年前已揚名世界,但說到非靜電類屏風喇叭,Magnepan就是這方面的老大哥兼原教旨主義者,平面薄膜屏風混動圈音盆式輔助低音的Hybrid架構,他們從不染指,故Magnepan一直是至純種的屏風喇叭。

Magnepan之父Jim Winey既是個工程師亦是音響發燒友一名,四十多年前就迷上了Quad ESL,了解過其優勢與弱點之後,啟發他研發不需升壓,即無用插電的平面振膜喇叭,使用上就似一般無源喇叭般方便,這正是其得到市場接受的關鍵。

Jim Winey在開發大面積平面震膜喇叭的路上,最重要的突破,在於創出直列式長條磁體羣架構,用以配合垂直纏繞的線圈,得以成就類鋁帶/平面磁軀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之下的大面積震膜中高至中低音。免去靜電屏風喇叭所需的升壓/插電,其震膜物料亦少受濕氣影響之下,就此讓玩家更便捷地享用屏風喇叭那大面積平面震膜的優勢。

原輸入端子僅供蕉插或祼線使用,線叉則需加添轉換器。
原輸入端子僅供蕉插或祼線使用,線叉則需加添轉換器。

獨步江湖

類鋁帶/平面磁軀動器技術下的大面積多路震膜,結構上其實相當複雜,在一幅大面積的疏孔極片上,有規律地垂直排開一羣高度差不多由頂到底的磁鐵棒,當中的規律包括磁鐵棒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隙。

此外,每根磁鐵棒的前後極性跟排在左右的極性,必需一百八十度反轉,單單從一面去睇的話,就如梅花間竹般正反正反,南北南北極性之排列。然後,再根據負責頻段的高低而採用粗幼有別的磁鐵棒,負責高/中的明顯比負責中/低的幼。

磁鐵棒排列妥當之後,再蓋上厚度只0.0005吋的Mylar聚乙烯薄膜,四邊拉緊並牢固黏貼,形成覆蓋所有磁鐵棒而不緊貼磁鐵棒的狀態,這正是用以鼓動空氣,用以發聲的震膜,但還欠線圈。

接著再於震膜表面,在各磁鐵棒之間的空隙之前,垂直地貼上厚度只0.001吋的鋁帶後,即成為Magnepan獨步江湖的專利技術,類鋁帶/平面磁軀動器(Quasi Ribbon/Planar-Magnetic Driver)之下的大面積震膜高/中至中/低音。

大面積兼雙極發聲之下,推動空氣面積之大,確叫絕大部份採用動圈/音盆單元的箱喇叭望塵莫及,更是毫無箱音染,兼且驅動感強得來似毫不費勁,有舉重若輕的輕鬆自在感覺。

DSC_0406

更貼近地氣、民情

Magnepan屏風喇叭之強,之所以吸引我,首在無箱聲,因它根本無聲箱,亦因發音面積特大,音像不太過小巧或寒酸之餘,亦有本事輕鬆揚出一個從容的大畫面。MG .7之強,當然也就是Magnepan屏風喇叭之強,但最令我驚喜的是,MG .7竟能於有限空間,不太理想的擺位下玩出大畫面。

加上比MG 1.7再明顯細塊一截,消費亦更相宜之下,其入屋指數及競爭力,必較各上級型號如MG 20.7、MG 3.7、MG 1.7等,都要高強!於本社10×14呎的細Hi-Fi房內試聽MG .7,首選當然係以橫十直十四的格局擺開MG .7,更要將它遠離喇叭背牆,以整個房間深度的四分一為起點。

想來理想,但無奈現實係不是很多玩家有條件將喇叭大幅背離後牆,當連MG 1.7亦因種種問題容納不下,而要揀MG .7之時,擺位上必有一定限制。為更貼近地氣、民情,也得一試將聆聽格局轉個九十度,換成橫十四直十,更是典型的不對稱擺位,即兩喇叭離側牆距離明顯有別之下,驚喜就此出現!

DSC_0390

驚喜的靚畫面

有驚喜!橫十四直十,加上不對稱擺位,且喇叭背離後牆僅兩呎多之下,竟然不成問題之同時,更是造出叫我驚喜的超水準表現!

要知道Magnepan屏風喇叭乃全面前後(雙極式)發聲之物,故背牆加側牆反射是其發聲、成象的其中一重要組成部份,喇叭太近背牆,惟恐低音混濁,劣化音場效果(更重要是切忌與背牆平行擺放,否則,必出現撞聲、能量互相抵消、音場/音像不能成形等問題)。

或許是MG .7那類鋁帶軀動器的面積,跟中/低音發聲區域所佔的比例,加上房間聲學模態等的種種耦合,因而得出這個驚喜的靚畫面。或可形容為,於不甚理想的擺位格局之下,居然有超水準靚畫面。

坐於皇帝位上,耳朵到平面軀動器的聆聽距離約五呎半,兩喇叭內側相互距離約五呎之下,不單畫面超想像地大,更重要是高、中、低音都靚,無論分開去檢視或通盤去聽都有水準,全頻連貫性及平衡度皆理想,個人最欣賞其細節之豐盛,變化之流暢,力感如舉重若輕之從容。

DSC_0394

溫度與濕度

《ALR JORDAN-Voice 1/The Collection》裡的〈Auld Lang Syne / Bring It On Home To Me〉,單係一把人聲就足以叫我感動!潤澤而多細節,從獨白起已感覺到MG .7的威力,歌聲響起,即接收到Rebecca Pidgeon那真摯到不能的演釋情緒與唱腔。更是一如真人在前般,感覺到那份溫度與濕度,甚麼口水聲或喉底聲皆可聞又立體之同時,最值欣賞的是,全無誇張渲染。於右前出現的色士風,嘹亮中亦透出溫度,吹奏出來的動感,內裡的強弱變化,幾近真實!連帶空間感亦如手到拿來般、原生般踏實。

《The music-Voice》
《The music-Voice》

強項與性格

提到空間感,亦正正是MG .7拿手好戲,不單指音場空間感,更在於聆聽者感到自己就在演出、演奏現場,在同一空間,呼吸著同樣空氣的同步感覺。這感覺難以言傳,得親身經歷過才會知有多貼心、感動,足以叫人毛管戙的實在感覺!

一切皆源自龐大的訊息量,強大的弱音細節重整能力,但利弊相兮,遇上靚錄音MG .7故然靚聲,遇上粗糙或迴音殘響劑量過大的錄音,MG .7亦不會掩飾,即使「衰聲」亦會坦蕩蕩地示人。MG .7仍未至於鑑聽性格,但對於錄音或其他配器的特性、效果,不管好壞,皆會無選擇性地送出。處理真音樂器,肯定是其至強項;而不賣蠻勁,則是其根本性格。

《Mahler: Symphony No. 5》San Francisco Symphony, Michael Tilson Thomas
《Mahler: Symphony No. 5》San Francisco Symphony, Michael Tilson Thomas

上百吋大畫面

在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揮三藩巿愛樂玩《馬勒第五交響曲》純SACD的重播中,於樂曲開首右邊深遠處的小號,能量的強弱變化生猛生動,滿員大合奏強音亦氣勁十足之同時,Magnepan屏風喇叭的發音面積實在大,即使扭大音量去聽,亦不易有臨界失真的緊張不安。

最過癮者是,如此這般五呎多的聆聽距離下欣賞大型交響曲,竟有如看著上百吋大畫面之同時,居然全無埋身壓逼感覺,確係要將一個〝好〞字重重地喊出聲〝好……!〞,方能反映我當刻的感受!

《duo》Hélène Grimaud & Sol Gabetta
《duo》Hélène Grimaud & Sol Gabetta

一比一

大場面顯功架之餘,簡單兩件樂器亦顯Magnepan屏風喇叭過人之處,Hélène Grimaud與Sol Gabetta合奏的《duo》,播出當中的〈舒曼‧幻想曲集‧作品七十三〉。

尺碼如一比一的大提琴即時在細房中,在我面前,中前靠右位置上拉奏著,背後就是一大台演奏廳用三角琴的身影,同樣自在而無壓逼感,就知身處演奏廳大堂前座的踏實感覺,聽到睇見一比一的樂器,大提琴腔的共鳴感過癮又真實,還有那份流暢連貫感,似唯有這麼大面積的驅動器/發聲體所能夠!

這般如斯超水準

全因為以上種種音色上的細緻、流暢、連貫與坦蕩,結像比例上的像真,加上從容的大畫面,以及就在現場般的實感,令我輕易投入音樂與演譯之中。

以上的都只是以身價一萬多的OPPO BDP-105D為音源,再直入兩台消費不過兩萬多的高電流輸出300B單聲道膽後級DA-08 MK II(註*),支援MG .7之下的結果。這般消費,得出如斯超水準表現,還能再有挑剔嗎?

*(前輩們及個人經驗所得,玩Magnepan屏風喇叭,必以膽機為首選)

總代理:別超原音有限公司

折實售價:HK$12,000

River

聽的、睇的、四個轆的皆好!既講求理論、科學,亦相當主觀又執著!